发病时间:不清楚
食道裂孔疝怎么治
补充说明:食道裂孔疝怎么治
a******W 2015-02-12 17:2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食道裂孔疝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抗酸药物治疗、手术修补、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饮食调整
患者应遵循低脂、易消化的食物摄入原则,减少反流性胃液对食管黏膜的刺激。通过减少食物引起的胃扩张来降低腹内压力,进而减轻疝气的症状。
2.抗酸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非处方药缓解症状。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控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因胃酸过多导致的不适感及可能加剧裂孔疝的风险。
3.手术修补
手术修补通常采用开放或腹腔镜技术,在全身麻醉下将松弛的膈肌组织缝合至正常位置。此方法旨在恢复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解剖屏障,防止胃内容物进入胸腔并减轻相关并发症。
4.腹腔镜下微创手术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完成的微创手术,利用腹壁上的小切口插入微型器械进行操作。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合治疗复杂的食道裂孔疝病例。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有症状者尤为重要。同时,避免暴饮暴食以及睡前3小时不要进食,有助于减少胃部压力,预防裂孔疝的发生。
2024-03-08 13:4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管裂孔疝治疗的目的在于防止胃食管反流,促进食管排空以及缓和或减少胃酸的分泌.须根据食管裂孔大小,病理分型,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和胃扭转,临床症状轻重缓急,是否有症状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治疗方法.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有症状者大多数经内科治疗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仅少数患者要外科治疗.)胃动力药物的应用:如西沙必利(cisapride),多潘立酮(吗丁啉)及甲氧氯普胺等,可通过增加括约肌的紧张性和促进胃及食管的蠕动,减少反流并促进食管炎的愈合.忌用抗胆碱能药物,以免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延缓胃排空,促进胃食管反流.
治疗食管炎:轻,中度食管炎用H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及雷尼替丁等)治疗8~12周,疗效良好,并且奥美拉唑(洛赛克)较西咪替丁及雷尼替丁的效果好,可使80%~85%病人的食管炎愈合或症状完全缓解,但需继续服药,否则会复发.但对严重的食管炎无效.可适当应用抗酸剂或中和胃酸的药物."
2015-02-12 17:2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病因分类 (一) 口、咽和喉疾病 1、口炎、外伤。 2、咽、喉疾病:①扁桃体周围脓肿;②咽后壁脓肿;③咽、喉结核;④咽、喉白喉。 (二)食管疾病 1、食管炎:①非特异性食管炎;②消化性食管炎、消化性食管溃汤。 2、食管癌。 3、食管良性肿瘤。 4、食管“良性”狭窄。 5、食管憩室炎。 6、食管结核。 7、Barrett食管。 8、食管裂孔疝。 9、食管内异物。 10、食管黍膜下脓肿。 11、食管先天性疾病:①食管蹼;②先天性食管闭锁;③先天性食管狭窄;④先天性信管过短;⑤先天性食管扩张。 12、食管受压:①纵隔疾病;②心血管疾病;③甲状腺肿大。 (三)神经、肌肉疾病或功能失常 1、神经、肌肉器质性疾病①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疾病;②肌肉疾病;③结缔组织疾病;④全身性感染和中毒。 2、神经、肌肉功能失常①贲门痉挛;②缺铁性吞咽困难;③弥漫性食管痉挛;④精神性贲门失弛缓症。 机理 正常吞咽动作包括口咽、食管上扩约肌、食管本身和食管下括约肌等四个阶段,其中某一个阶段发生障碍时,均可引起吞咽困难。 1、口咽阶段 吞咽动作的起始阶段,食物通过口咽部,正常情况下仅历时一秒种左右,涉及口咽肌的随意运动。当口咽部有炎症或创伤等病伤时,患者可因疼痛不敢吞咽。当面肌(Ⅶ脑神经)。舌肌(Ⅶ脑神经)腭弓和咽缩肌(Ⅸ、Ⅹ脑神经)麻痹时均影响吞咽动作,后组颅神经(Ⅸ、Ⅹ、Ⅶ)脑神经)损害引起廷髓麻痹出现吞咽困难。 2、食管上扩约肌阶段 每次吞咽动作开始后,食管上扩约肌即行松弛,然后出现食管蠕动,食团顺利通过 。当支配该部的迷走神经、吞咽神经失常时可引起食管上括约肌功能失常,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 3、食管本身阶段 食管本身吞咽困难的原因,主要是食管腔内机械性梗阻或闭塞,如食管癌、食管良性狭窄等;食管壁外来性压迫,如胸内甲状腺肿大、主动脉瘤等;食管蠕坳减弱、食管蠕动减弱、消失或异常,如弥漫性食管痉挛、皮肌炎、硬皮病等。均可引起吞咽困难。 4、食管下括约肌阶段 食管下括约肌引起吞咽困难主要机理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失弛缓,多见于贲门痉挛;也见于食管下端机械性梗阻,如食管下段癌、贲门癌、食管良性狭窄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耳鼻喉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帐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根据症状不同,分别属于中医“吞酸”、“吐酸”、“噎证”、“胸痹”等病证。)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非甾体类抗
疝气治疗带
适用于腹股沟斜疝、股疝、直疝、脐疝的控制与治疗。
胃康灵胶囊
柔肝和胃,散瘀,缓急止痛。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嗳气、泛酸;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济生橘核丸
用于疝气偏坠,睾丸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