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共济失调是指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部位损害之后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通常表现为站立不稳、眩晕、呕吐等症状。共济失调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性、感染性、中毒性、退行性等多种,需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治疗。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中的小脑、前庭系统或脊髓受损引起的运动协调障碍,这些部位的功能异常导致身体各部分活动不协调。共济失调的症状可能包括站立不稳、头晕、恶心、眼球震颤以及手部肌肉无力。
共济失调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来评估,如观察患者的步态、平衡能力、肌力和反射反应。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头颅MRI、CT扫描或血液生化测试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原因,可能包括物理疗法、语言疗法、平衡训练或药物治疗。例如,利鲁唑片可用于延缓ALS进展,美金刚胺片可改善认知功能。
患者应避免高危活动,如独自驾驶或操作重型机械,以减少共济失调引起的跌倒风险。饮食上宜清淡且富含营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024-01-26 08:27

举报

医生回答(1)

许倩倩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共济失调又分感觉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三种.表现为:.感觉性共济失调:共济失调在睁眼时减轻,闭目时加剧,伴有位置觉,震动觉减低或消失。

2015-02-15 19:1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脑性共济失调

人体的姿势保持与随意运动完成,与大脑、基底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系统的损害将导致运动的协调不良、平衡障碍等,这些症状体征称为共济失调。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临床上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