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体虚畏寒
补充说明:体虚畏寒
a******W 2015-02-20 01:1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体虚畏寒多考虑是气血不足引起的,也可能是脾胃虚弱、肾阳虚、气虚自汗、气血亏虚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是指体内的气与血两者都不足,可能与先天体质虚弱、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大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气血双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进食红枣、枸杞等食物进行调理。
2、脾胃虚弱
如果患者经常暴饮暴食,可能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出现食欲减退、身体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面色苍白、出虚汗等情况。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肾阳虚
肾阳虚主要是由于素体阳虚、年老肾亏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畏寒、肢体不温、腰膝酸软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进食羊肉、牛肉等温补的食物进行调理。
4、气虚自汗
气虚自汗主要是由于卫表不固、营卫失调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大量出汗、脉虚无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等中药进行调理。同时,也可以适当进食黄芪、党参等药物进行调理。
5、气血亏虚
气血亏虚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久病失调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归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进食红枣、桂圆等食物进行调理。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不适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意义。若患者的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11-19 14:5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体虚畏寒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艾灸疗法、运动疗法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包括增加温热食物摄入,减少寒凉食品,维持均衡营养并制定个性化食谱。温补食物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身体抗寒能力;而寒凉食物可能加重畏寒症状。针对体虚畏寒,调整饮食结构是必要的。
2.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由专业中医师开具处方,根据个体差异配制汤剂或丸散膏丹,遵循医嘱服用。传统医学认为,体虚畏寒多因气血阴阳不足所致,通过中药可调养脏腑功能、增强体质、驱除体内寒邪。因此,此法适合此类人群。
3.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在特定腧穴上施以适当温度和刺激量的艾炷或艾条,每次治疗时间约20-30分钟。体虚畏寒多属阳气不足,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固脱的作用,能有效提升机体抗寒能力。但需注意不宜过度灸烤以防皮肤灼伤。
4.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包括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至少三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规律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从而辅助缓解体虚畏寒现象。开始前应做适当的暖身准备,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
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下肢部位的保暖,以免加重不适症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024-03-10 16:09
举报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故而怕冷.血虚,气虚,五脏需以及外感,都可能出现怕冷.但无论怎么个虚发,怕冷都集中到气与阳不足.只是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元. 怕冷和上火并不是矛盾的!是可以一齐出现的.这个火不是阳盛之火,而是阴虚造成的虚火. 产生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缺少锻炼,生活作息不正常,造成体虚,体虚则畏寒,并且会有虚火上升.加之现在时值秋季,天气干燥,也容易产生躁火
2015-02-20 01:19
举报向医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