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手足脱皮是什么原因
补充说明:手足脱皮是什么原因
a******W 2015-02-23 20:3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手足脱皮可能源于维生素缺乏、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湿疹或银屑病等病因。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皮肤损伤或异常角化,从而引起脱皮现象。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以确定确切的病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1.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A、E等对皮肤健康至关重要,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导致角质层变薄和干燥。补充维生素B群和锌可能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可通过食物摄取或口服维生素制剂实现。
2.真菌感染
真菌侵入皮肤可能导致手足癣,引起瘙痒、发红和脱皮现象。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软膏可局部使用治疗轻度至中度感染。
3.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对外界物质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表现为红斑、水疱和脱皮。停用可疑刺激物并使用含激素类外用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复方醋酸乳膏。
4.湿疹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特征为红斑、渗出液和结痂,严重时可能出现脱屑。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进行治疗。
5.银屑病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角质细胞过度增生,形成银白色鳞屑覆盖于红斑之上。系统性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环孢素软胶囊可用于控制病情。
建议定期观察皮肤变化,特别是注意是否有新的皮损出现。必要时,可以进行血液学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
2024-03-06 13:45
举报医生回答(1)
1、角化鳞屑型足癣表现为片状红斑,伴角质变厚、粗糙、脱屑,表面覆盖有鳞屑,边缘尚清,多发生在足趾间、足底、足跟和足侧缘,常为双侧,也可单侧发病,有痒感,真菌镜检和培养为阳性。
2、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皮损初为针头大小白色水泡,可逐渐扩大,中央破裂形成薄纸样皮屑,也可融合成大片表皮剥脱,缺乏炎症特征,常于手脚特别是掌处对称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数周后自愈,易在暧热季节复发,往往合并有汗泡及局部多汗症,病人多为成年人。治疗可外用10%尿素霜,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等。
3、慢性湿疹有些人手掌足底反复发生急性、亚急性湿疹后转变成慢性,皮损表现为患处皮肤肥厚、粗糙,其表面有少量菲薄的屑,多对称发生,剧痒。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其他疾病如掌跖脓疱病、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除有全身性或散发性皮损外,手或足也可同时有脱皮。
建议外用维生素C注射液搽涂患处,每日两次,三天一个疗程.对皮损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方法:先将手洗干净,待稍干后,用维生素C注射液倒人手掌内,然后双掌将药液擦匀,待药液干后发白时洗掉.每日两次,每次两毫升. 平时要注意尽量避免接触诸如洗衣粉,肥皂等碱性的东西
2015-02-23 20:37
举报向医生提问
足癣指的是足底与趾间皮肤的真菌感染。与体癣一样足癣呈全球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城市高于农村,在一些须长时间穿不透气胶鞋的职业如环卫工人、军人中发病率高达80%以上。此外,足癣的高发病率还与足部的解剖特点有关,足部汗腺丰富、无皮脂腺使皮肤表面呈偏碱性都有利于真菌的生长,而足底部那厚厚的角质层也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此外,一些真菌在皮屑内可形成被称为关节胞子的特殊结构,这些胞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具传染致病能力。
盐酸特比萘芬片
由皮肤癣菌如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的皮肤,毛发真菌感染。本品仅用于治疗大面积、严重的皮肤真菌感染(体癣、股癣、足癣、头癣)和念珠菌(如白色假丝酵母)引起的皮肤酵母菌感染,根据感染部位、严重性和范围考虑口服给药的必要性。皮肤癣菌(丝状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癣。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本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非感染性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皮肤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头孢呋辛酯片
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下列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和咽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疖、脓疱病。淋病: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子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