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拉肚子> 体内缺乏乳糖酶

医生回答(4)

陈岩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体内缺乏乳糖酶可能是由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小肠绒毛广泛受损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乳糖酶的基因突变,导致体内缺乏乳糖酶,患者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低乳糖奶粉喂养,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采用无乳糖奶粉喂养。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于肠道绒毛受损、肠道手术等原因,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或缺乏,患者会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乳糖酶的基因突变,导致体内缺乏乳糖酶,患者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低乳糖奶粉喂养,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采用无乳糖奶粉喂养。

4、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于肠道广泛受损,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或缺乏,患者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小肠绒毛广泛受损

小肠绒毛广泛受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小肠绒毛广泛受损,使得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影响,患者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9-02-07 13:34

举报

甄剑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母乳和牛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小肠尤其是空肠黏膜表面绒毛的顶端乳糖酶的分泌量减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乳糖,部分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二氧化碳在肠道内产生胀气和增加肠蠕动,使儿童表现不安,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出现肠绞痛。乳酸的增加还使粪便的pH值降低。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如果大便次数不多且不影响生长发育,无需特殊治疗。若腹泻次数多,体重增加缓慢则需饮食调整。如果急性期伴脱水时则应首先静脉或口服补充液体以纠正脱水。可先用无乳糖配方乳(包括以牛乳为基础或以大豆为基础的无乳糖配方乳),待腹泻停止后再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母乳喂哺次数,改用母乳和无乳糖配方乳混合喂养。与牛乳蛋白过敏不同,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与摄入的乳糖量成正比,因此很少需要从饮食中完全去除,而牛乳蛋白过敏是不依赖剂量的,即使是微量的抗原也可引起典型的症状。

2018-03-19 08:09

举报

骆雷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乳糖酶缺乏事实上是由于很多人由于小肠上皮细胞乳糖酶缺乏的结果,饮用奶制品后乳糖不能被分解吸收,乳糖进入结肠后,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大量乳酸,甲酸等短链脂肪酸和氢气,造成渗透压升高,使肠腔中的水分增多,引起腹胀,肠鸣,肠绞痛直至腹泻等现象.所以这时候宝宝可能出现气胀肚子疼得情况.
这在医学上称为“乳糖不耐症”.除表现为“乳糖不耐症”之外,还存在乳糖代谢不良但不表现为症状的人群,通常称为“乳糖吸收不良”.“乳糖不耐症”与“乳糖吸收不良”合称为“乳糖酶缺乏”.这时候比较提倡喝酸奶,喝酸奶不仅可以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发生,还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吸收一些物质和帮助消化.

2015-02-26 15:29

举报

万轩彤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由于孩子的体内缺乏乳糖酶,对妈妈的乳汁中的乳糖不能消化所致.医生们称这种情况为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的特点是,大便稀薄,每天4-6次,有奶块或少量粘液,常在喂奶后即排便.
除腹泻外,宝宝无其它异常情况,精神愉快,食欲正常,睡眠安稳,体重按正常速率增加,无脱水表现,大便化验无异常.宝宝如果是这样的腹泻不必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添加辅食后,其生理性腹泻会不治自愈.

2015-02-26 15:2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泄泻 (腹泻)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小儿脾常不足,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

推荐医生更多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陈洪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檀心广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米永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李福祥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胡志方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