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太阳病提纲
补充说明:太阳病提纲
a******W 2015-02-27 13:0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郑湘宏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呼吸如慢性咳嗽、过敏咳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肿瘤等;消化道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结肠炎;老年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骨关节病如膝关节病、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
提问
太阳病是中医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太阳病的病位在表,基本病机是太阳经证,治疗原则一般是解表透邪、疏散风寒。
太阳病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比如风寒、暑湿、燥邪、湿邪等,这些外邪可以通过皮肤毛孔进入人体,导致肺气失宣、营卫不和、经络不通,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咳嗽、咳痰、舌苔薄白等症状。治疗时一般是以解表透邪为原则,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麻黄汤、桂枝汤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也可以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9-05-15 19:49
举报你好,根据您描述的这种情况,主要考虑应该是颈椎和胸椎病变压迫神经引起的症状建议您最好是去脊柱外科就诊,找医生检查一下,并做颈椎和胸椎ct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确诊后再做针对性治疗。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持重,睡硬板床。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017-10-11 16:11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太阳病的治疗可考虑解表散热、清热泻火、祛风散寒、调和营卫等方法,具体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症状表现。若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解表散热
解表散热通常采用辛凉解表、宣肺利咽类药物如麻黄、桂枝等中药组成方剂,通过口服给药。此法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可促进汗液排出,缓解不适。
2.清热泻火
清热泻火需选用黄连、黄芩等药材配伍后内服,其性味苦寒,能清除体内火热邪气。此疗法针对实热证候有效,因为这些草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能够减轻舌苔厚腻、口渴心烦等实热表现。
3.祛风散寒
祛风散寒包括使用防风、羌活等中药材制成的方剂,通过口服方式发挥作用。上述药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于因风寒侵袭所致之感冒、关节炎等疾患有益。
4.调和营卫
调和营卫需要应用桂枝汤、玉屏风散等方剂,其中含有桂枝、白芍等成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上述药物能够起到温阳发汗、调和营卫的作用,对于改善营卫不和所导致的自汗、恶风等情况有一定的效果。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助于正气恢复。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小米粥、蔬菜泥等,补充必要的营养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024-02-11 04:14
举报太阳指足太阳膀胱和手太阳小肠,与少阴心肾互为表里。膀胱者,州都之官,职司水液之藏泄;小肠者,受盛之官,泌别水谷之清浊。二者相互协调,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其功能发挥之正常与否,则每与心火肾阳之强弱盛衰密切相关。又太阳主开,统摄营卫,为六经之藩篱,主一身之大表。盖足太阳中络与督脉相贯,而诸阳皆统于督脉,故太阳为诸阳主气是也。太阳病,为外感热病之初期阶段。外邪袭人,太阳首当其冲,是故外感多起于太阳。太阳受邪,营卫失调,每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而脉浮为其基本病理特征。临床上因感邪性质迥异、程度不一,更因人体禀赋阴阳强弱有别,而呈现出太阳伤寒、中风、温病等不同的发病类型。六经辨证体系所论之太阳病,主要以外感风寒类邪气伤人所致病证伤寒、中风为其基本类型。在这两大类型基础上,以大量篇幅讨论基本病证之兼夹、误治失治之补救、病证相类而异的鉴别、病证的转归预后等具体临床问题,内容丰富,颇切实用。为便于理解掌握,一般习惯以本证、兼证、变证、类证等概念,分别指代基本病证、兼夹病证、传变病证和类似病证。六经病证的演变,遵循由表入里、由浅及深、由轻而重、由实转虚的一般规律。太阳病因外感六淫邪气而致,其转归据病邪性质、感邪轻重、病人体质强弱、禀赋阴阳,以及治疗措施的不同,而有不同之机转。一般而言,若感邪较轻、体质较强且治疗得当,则多在短期内转愈;反之,病邪必然入里,而病情转重。其体质禀赋偏于阳盛者,多转阳明、少阳而为里实热之证;而体质禀赋偏于阴盛者,多传入三阴而为里虚寒之证。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太阳病乃因外邪袭表所致,以肌表营卫失调为其基本病理变化,故其治疗大法,是以发汗祛邪为手段,达到调和营卫之目的。其代表方剂,太阳伤寒证为麻黄汤,太阳中风证为桂枝汤。一.太阳病提要(一).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①而恶寒。(1)①头项强痛:强,拘紧不舒也。头项强痛,言头痛而兼项强。太阳病提纲。外邪袭表,太阳受之,肌表营卫机能因之失调。卫气者,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者也。今邪气犯表,卫气浮而与邪气相争于肌表,故脉象应之而浮。其全力卫外抗邪之时,温煦功能即相应不足,故凛然恶寒。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今邪犯其地,经气运行不畅,故见头项强痛。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条文中之脉浮与恶寒,显然提示病位在表。而头项为太阳循行之地,强痛为气血不畅之征,如此则表明太阳经脉因邪阻而气血运行不畅。寥寥14字,提纲挈领,简练准确地揭示了“位在太阳肌表、性属邪气盛实”的太阳病基本特征和共性。太阳表证,其典型者,当发热恶寒并见。然表病之萌生,常恶寒略先于发热,继之以寒热并现。是以太阳表证必有发热,惟有迟速之别。而提纲证未列发热一症,则寓早期诊断、防微杜渐之深意于中。(二).太阳病分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①,脉缓者,名为中风②。(2)①恶风:当风则恶,无风自舒,实恶寒之轻者。②中风:外感热病过程中特定证候,因风寒袭表而致,以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为其临床特征。与内伤杂病之中风,名同而实异。太阳中风证提纲。论中凡言“太阳病”者,一般包括第1条之脉症。此条定义太阳中风,是第1、2条原文之合勘。在太阳病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基础上,伴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即可谓之太阳中风证。顾名思义,太阳中风,乃风邪侵袭太阳之病证。然风之与寒,每相兼而至,难于断然割裂。故本证病因咎之风寒,而以风邪为主是也。风寒犯表,营卫失调,卫气与邪气相争于表,故发热而脉浮;肌表失却卫气之温煦,故畏恶风寒;卫阳失于固摄,营阴走泄于外,故自汗出。脉浮中兼缓者,乃风性散漫、营阴失守之故也。本证之营卫失调,习谓之卫强营弱。卫气抗邪于外,貌似强盛,而实处顾此失彼之窘境;营阴外泄为汗,似为内弱,而源于卫气失于固摄。因其汗出脉缓,与其后之太阳伤寒证相对而言,本证又谓之太阳表虚证。此非正气之亏虚,言营阴之失守是也。究其实质,仍属邪气盛实而正气不虚之风寒表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①者,名为伤寒。(3)①脉阴阳俱紧:阴阳,此言尺、寸。脉阴阳俱紧,意为寸关尺三部脉皆呈紧象。太阳伤寒证提纲。此条定义伤寒,亦应与第1条合论。凡起病之初,见畏恶风寒、头项强痛、身体疼痛、呕逆、三部脉浮而紧者,无论其发热之迟速,皆可诊断为太阳伤寒证。太阳伤寒,缘于太阳感受风寒邪气,而以寒邪偏重。寒性收敛,邪束于表,导致营卫失调。卫气遏而不宣,故恶寒不已。若卫气能及时奋起与邪相争,则发热见早;反之,则发热见迟。然无论迟速,发热一症,仍为太阳伤寒必见之象。营卫气血因邪之郁遏,运行不畅,故而头痛身疼。肺卫之气失宣,胃气因之上逆,故可见呕逆之征。脉浮主表,脉紧主寒,三部脉皆现浮紧,是风寒束表之典型脉象。与35条合参,本证当无汗,乃营卫郁遏之必然见症。是以本证营卫失调,以卫闭营郁为其特征,无汗脉紧为其表现。风寒束表,卫闭营郁,故又谓之太阳表实证。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①。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②。若被火③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④,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①风温:变证名,此言温病误用辛温而致之变证,与后世温病学之风温概念名同实异。②失溲:二便失禁。③被火:用火法治疗。火,此指灸、熨、熏、温针等治法。④瘛:瘛,收缩;,舒缓。时瘛,意指阵发性肢体抽搐。太阳温病提纲及其误治变证。太阳温病,咎由温邪犯表而致营卫失调。证见发热口渴、脉浮头痛。以其邪性阳热,故恶寒不明显。此与伤寒、中风二证,病位相同,而病性寒热有别。故强调口渴不恶寒之症,以绝对之措辞,突出其鉴别要点。临床实践表明,温病邪在肌表者,仍当有恶寒之象,但程度较轻。温邪犯表,治宜辛凉清宣,透热存津。若误用辛温发汗,必致变证丛生,而见身热灼手、脉浮实大、自汗身重、神困多寐、呼吸气粗、语言困难等象。如此气津两伤、内外俱热之变证,谓之风温。风温证属无形邪热充斥内外而气津两伤,治宜泻热清火、养阴益气。其邪未结实,而误用下法,重伤阴津而邪势日嚣。小便不利者,水泉匮乏也;目睛失和者,精不濡养也;二便失禁者;热扰神昏也。若误用火法,是资敌粮草,火上浇油。邪热熏灼肝胆,轻者胆液外泄而发黄;重者出现色黄晦暗如烟熏、肝风内动而发惊痫抽搐等危症。一误尚可救,若反复误治,则性命危矣。(三).太阳病辨证1.辨阴阳寒热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本条以发热与恶寒两个典型症状,分别代表阴阳两种不同属性,说明外感热病初期辨别阴阳属性的方法。三阳病属外感热病正盛邪实阶段,正邪相争剧烈,而必有发热之见症。太阳病发热恶寒,少阳病往来寒热,阳明病但热不寒,故发热症状说明其病当属阳热实证。三阴病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多属阳气亏虚阶段,阳气不足以温煦,阴寒得以内生,或外寒乘虚内陷,故而畏恶风寒,太阴之脾寒呕利,少阴之恶寒肢厥,厥阴之厥逆呕哕,无一不属里阴寒之证。由上可知,此条所言之阴阳,既是表里浅深病位之指代,亦为寒热虚实病性之替辞。而发热与恶寒,则是分别作为表热实证候和里虚寒证候之典型表现提出。临床可以此为鉴,举一反三。2.辨传变转归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①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②者,为传也。(4)①静:静者,不变动也。脉静意指脉象未发生变化,与症状相应而不悖。②脉数急:相对脉静而言,意指脉象发生明显变化。根据脉证判断转归。据《内经》逐日传经学说,一日太阳受病,二日阳明受邪,三日少阳为病。今言伤寒一日,为外感病之初始,若脉浮不变者,意为他证皆未变化,是病情不发生传变的征象。虽受之一日,若欲呕症象明显,病人烦躁不安,脉象由浮转为数急,则是邪气盛实,正气不支,病邪已然由表入里,病情发生传变。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以排除法判断转归。据《内经》之说,病程已至阳明、少阳受邪之期,病情理当发生相应变化。今既不见阳明之恶热不寒、口渴脉大等症,复不见少阳之往来寒热、口苦脉弦等症,说明病证并未发生变化,病邪仍然羁留于太阳之表。从上述二条可知,临床上判断疾病之变化,病程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决定性因素,仍当以脉证为凭,不可拘泥于时日之久暂。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①故也。若欲作再经②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8)①行其经尽:经,此指太阳经,亦暗寓周期之意。行其经尽,意为太阳病自然周期的结束。②再经:再者,重复也。再经,即病理周期重新开始,此处意为病传阳明,进入下一病理周期。太阳病经尽自愈及会传经预防之法。外感热病从发生到终结有一个自然演变周期,《内经》逐日受病学说,揭示其病理发展变化的周节律,即以六、七日为其演变周期。今太阳病病程已达七日,说明已孕自愈之机,正气即将来复,外邪可望得去,若此际头痛发热诸症减轻,则是将愈之兆。若病无自愈之象,则表明正气不足以抗邪,外邪可能内陷生变,而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则是邪入阳明,伤津化燥。因此,及时针剌阳明,促进气血运行通畅,抗病能力因之而增强,可望防其传变的发生。风家①表解,而不了了②者,十二日愈。(10)①风家:此指太阳病患者。②不了了:了,结束之意。不了了者,意指病虽解而尚未完全康复。预测太阳病解至痊愈的大致时间。太阳病,虽经发汗治疗或机体自我调控,病情得以解除,然必竟病后正气不充,或余邪未尽,是以病人仍觉身体不适,须再调养一段时间,乃可完全康复。3.辨欲解时辰。太阳病,欲解时①,从巳至未上②。(9)①欲解时:意指邪气最易得以解除之时机。②从巳至未上:指巳、午、未三个时辰,即9时至15时这段时间。据天人相应原理推测太阳之邪解除的最佳时机。太阳者,巨阳是也。上午9时至下午15时之间,天阳最旺之际,太阳之气可得其助,有利于祛除客于肌表的风寒邪气。故曰太阳病欲解,其时多在巳时至未时之间。此条主要提出了治病当掌握最佳时机的指导思想,同时亦反映了时间节律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其他五经,亦有相同的条文,讨论这一指导思想,附录于此,以供参阅: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93)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2015-02-27 13:03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多发人群:普通人群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 —— 1000元)
肾炎康复片
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除余毒。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毒热未清证者,表现为神疲乏力,腰酸腿软,面浮肢肿,头晕耳鸣;蛋白尿,血尿等。
荆防颗粒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左氧氟沙星片
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保证盐酸左氧氟沙星及其他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左氧氟沙星只用于治疗或预防已证明或高度怀疑由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在选择或修改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试验的数据做参考,则应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和病原菌敏感性进行经验性治疗。 在治疗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分离并鉴定感染病原菌,确定其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在获得以上检验结果之前可以先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得到检验结果之后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与此类中的其他药物相同,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时,铜绿假单胞菌的某些菌株可以很快产生耐药性。在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掌握病原菌是否对抗菌药物持续敏感,并在细菌出现耐药性后能够及时发现。 盐酸左氧氟沙星口服制剂和注射剂可用于治疗成年人(≥18岁)由下列细菌的敏感菌株所引起的下列轻、中、重度感染。如静脉滴注对患者更为有利时(如患者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等)可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医院获得性肺炎 治疗由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粘质沙雷氏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同时应根据临床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如果已证明或怀疑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联合应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 7~14天治疗方案:治疗由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包括多重耐药性菌株(MDRSP*)]、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注:MDRSP(多重耐药性肺炎链球菌)指对下列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青霉素(MIC≥2μg/mL),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及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口恶唑。 5天治疗方案:治疗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 或肺炎衣原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5天治疗方案:治疗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10~14天治疗方案:治疗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细菌性发作 治疗由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或卡他莫拉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细菌性发作。 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 治疗由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或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 非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治疗由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非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轻度至中度),包括脓肿、蜂窝织炎、疖、脓疱病、脓皮病、伤口感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治疗由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或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 5天治疗方案:治疗由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或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复杂性尿路感染。 10天治疗方案:治疗由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或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复杂性尿路感染(轻度至中度)。 急性肾盂肾炎 5天治疗方案:治疗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包括合并菌血症的病名。 10天治疗方案:治疗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包括合并菌血症的病名。 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治疗由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或腐生葡萄球菌引起的非复杂性尿路感染(轻度至中度)。 吸入性炭疽(暴露后) 适用于吸入性炭疽(暴露后)的治疗,在暴露于炭疽杆菌喷雾之后减少疾病的发生或减缓疾病的进展。左氧氟沙星的有效性基于人体的血浆浓度这一替代终点来预测临床疗效。 左氧氟沙星对炭疽吸入暴露后的预防作用尚未对人体进行试验。成人中超过28天疗程治疗的左氧氟沙星的安全性尚未研究。仅在获益大于风险时,才能使用左氧氟沙星长期治疗。
血塞通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