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吞咽肌肉萎缩
补充说明:吞咽肌肉萎缩
a******W 2015-02-27 20:0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吞咽肌肉萎缩可能是由于神经炎、脑梗死、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神经炎
神经炎是指神经或神经群发炎、衰退或变质,可能与药物、营养代谢、毒物、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四肢无力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吞咽肌肉萎缩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
2、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四肢瘫、吞咽肌肉萎缩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植入支架等方式进行改善。
3、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肌肉疼痛、肌肉炎症、肌肉萎缩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肌肉无力、吞咽困难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4、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所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上睑下垂、吞咽困难、四肢无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泼尼龙、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血浆置换、胸腺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5、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E、辅酶Q10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9-01-28 13:0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吞咽肌肉萎缩可以考虑营养支持治疗、肉毒素注射、激光疗法、电刺激疗法、针灸治疗等方法来改善症状。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
1.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通过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或口服营养补充剂来增强身体营养状况,可能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此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间接促进吞咽肌功能恢复。
2.肉毒素注射
肉毒素注射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在门诊条件下进行,将适量药物注入受影响区域,一般为每3-4个月一次。此方法利用了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作用机制,可暂时性地减弱异常收缩,缓解吞咽困难。
3.激光疗法
激光疗法是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作用于目标区域,每次治疗时间约15-30分钟,在专业人员操作下完成。该技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组织水肿并增强细胞活性,从而辅助改善吞咽功能。
4.电刺激疗法
电刺激疗法涉及使用低频电流刺激受损区域,通常在物理治疗师监督下进行一系列周期性会话。研究证实电刺激能激发大脑及周围神经活动,提高吞咽相关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5.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需由受训合格中医师执行,选择适当穴位后施行刺针法;具体频率和疗程因个体差异而异。传统中医学认为,吞咽障碍与脏腑气血失调有关,针灸可调节内脏功能、平衡阴阳,进而改善吞咽问题。
在治疗吞咽肌肉萎缩的过程中,应避免食用过于黏稠或大块的食物,以免引起呛咳或窒息。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维持呼吸道湿润也至关重要。
2024-02-28 11:21
举报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2015-02-27 20:07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目前肌肉萎缩尚无统一分类,我们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病原因分类如下。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 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二、肌源性肌萎缩 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三、废用性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四、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