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植物神经紊乱> 为什么人会冒虚汗

精选回答(2)

舒志强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脑积水,癫痫

提问

人会冒虚汗可能是气虚、阴虚、阳虚、湿热、血虚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气虚

气虚多是由于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等原因引起,气虚会导致固摄津液的功能减弱,从而出现自汗、全身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阴虚

阴虚多是由于长期熬夜、不健康饮食、性生活过多等原因引起,阴虚会导致制约阳热的功能下降,从而出现盗汗、失眠、头晕、耳鸣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阳虚

阳虚多是由于长期劳累、熬夜、不健康饮食、久病等原因引起,阳虚会导致温煦功能减弱,从而出现自汗、面色苍白、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4、湿热

湿热多是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饮食不节等原因引起,湿热会导致热量在体内堆积,从而出现自汗、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茵陈五苓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5、血虚

血虚多是由于饮食不当、失血过多、久病不愈等原因引起,血虚会导致固摄津液的功能减弱,从而出现自汗、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四物丸、归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适当进行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2019-03-27 11:22

举报

杨立志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睢阳区中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科,儿科

提问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出虚汗,一是内分泌失调,二是植物神经,三是甲状腺功能紊乱,四是i缺钙情况的症状,五是贫血营养不良的症状,症状严重者,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电解质,血常规,血压,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类风湿因子,血沉,抗O看看,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

2018-06-24 23:22

举报

医生回答(3)

姚莉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人冒虚汗可能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血糖症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或激素水平失衡。由于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各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当其功能紊乱时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引起出汗增多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调理,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此时会出现冒虚汗的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缓解不适症状。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长期高血糖导致植物神经受损,进而影响汗腺分泌,出现冒虚汗的情况。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降糖药如格列齐特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水平,减轻植物神经损伤的程度。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无法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导致电解质失衡和血压下降,从而引起出汗异常。补充氢化可的松或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口服或注射方式给予,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5.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症。低血糖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能收缩皮肤血管,减少散热,因此会出现出虚汗的现象。对于轻度低血糖症,可通过饮食调整来纠正,重度则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
针对以上提及的各种病因,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膳食并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情况。

2024-01-05 11:28

举报

国药集团·德众 医师 其他

提问

气虚不能固摄肌表,故见易出汗。针对气虚体质所引起的自汗、容易疲劳、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等疾病,是可以服用玉屏风颗粒这类益气固表的中成药来调理,其具有补气虚、止汗,固表,改善气虚体质,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而且预防感冒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另外平常也要多注意运动,但不要进行激烈运动,容易耗气,健康饮食,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2016-03-11 09:01

举报

杨影枫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停止”为特征的。中青年“盗汗”与小儿血钙偏低引起的“盗汗”发病机理不同。冬春转季是中青年“盗汗”的高发期,原因多为病人“阴虚”所致,用通俗的话讲,即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储存在人体内的“精气”已不足,当体质下降时,就会出现盗汗症状,如潮热颧红、心烦盗汗、失眠、乏力等现象。而中青年人群,面临工作、家庭压力较大,体力、精力透支明显,极有可能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补“气”,则必然受到盗汗症的“垂青”。   专家提醒,对于体质较弱的人,入春以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时进行春季进补,在食疗上多吃些滋阴补益的食物,如:大枣、黑豆、核桃、黑芝麻、血糯、桂圆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辛辣食品;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当夜间出现盗汗症状时,要注意观察发汗原因,必要时去医院就诊,不可盲目服药,随意进补,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阴虚多因久病失调,阴液亏虚,或因情志内伤,阳亢耗阴,或因房事不节,肾之阴精耗损,或温热病日久,肝肾阴液被劫,均可导致肝肾阴虚。是有不同的疾病的适应症的,以下介绍几则食疗药膳,请对症进行治疗: 1)首乌肝片 制首乌60克,枸杞子15克,猪肝200克。制首乌、枸杞子煎水取浓汁;猪肝切片,用豆粉、盐、醋、白糖、酱油拌匀,用植物油炒熟,放入前汁及葱、姜。分2次服。 本方以制首乌、枸杞子补益肝肾,猪肝补肝益血。 2)参芪胎盘液 人参30克,黄芪100克,胎盘粉20克,枸杞子60克。人参、黄芪、枸杞子加水煎取浓汁,下胎盘粉搅匀。每次服10毫升。 本方以有参培补元气,黄芪补中益气,枸杞子滋补肝肾,胎盘补气养血、温肾益精。

2015-03-03 16:0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盗汗 (寝汗)

将睡眠中出汗,醒后汗自停的现象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 症状起因: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 可能疾病: 艾滋病导致的肺结核 虚劳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内科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