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大肠息肉> 为什么会有大肠息肉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大肠息肉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炎症性肠病以及长期使用泻药等病因有关。鉴于大肠息肉有潜在恶变风险,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
1.遗传因素
由于家族中存在结直肠癌患者,其子女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当基因突变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细胞过度生长形成息肉。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
2.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脂、高蛋白饮食等,可能改变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某些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患结肠息肉的风险。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含量,有助于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生率。
3.环境因素
环境中存在致癌物或促癌因子,长期暴露于此环境下,可导致结肠黏膜细胞DNA受损,进而引起息肉形成。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严重的地方,外出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4.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持续攻击自身组织,在结肠内壁产生炎性反应并形成溃疡面,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出现腺瘤样息肉。针对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奥沙拉秦钠胶囊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息肉发生的概率。
5.长期使用泻药
长期服用泻药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肠道正常蠕动,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有害物质对肠道黏膜的刺激作用,进而诱发结肠息肉。若必须长期用药,应咨询医师选择温和型泻剂,并注意观察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发生。
患者需要特别关注任何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如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及时就医进行结肠镜检査以评估息肉状况。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充足睡眠,以减少结肠息肉的风险。

2024-01-06 16:20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志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大肠息肉的治疗是发现息肉后即行摘除。在内镜技术发展以前,大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开腹手术或经肛门切除,创伤较大,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目前,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可以说已经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2015-03-03 16:0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Cokic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故常统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推荐医生更多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陈洪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檀心广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米永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李福祥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胡志方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