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 妄想性仮想人格障碍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妄想性仮想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患者坚信自己拥有超凡的能力或身份,并且认为其他人也在阴谋对付他们。这可能是由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妄想性仮想人格障碍可能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如多巴胺功能亢进,导致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出现扭曲。该病症通常伴随有固执地坚持某些非现实的想法或信念,例如相信自己是某个重要组织的一员或是具有特殊能力的人。
诊断可能需要进行临床访谈以评估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同时可能会安排血清学检测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生理状况。药物治疗常使用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片、奥氮平片等;心理治疗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或支持性团体治疗等方式。
对于患有此症的人而言,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并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至关重要,以促进心理健康。

2024-03-24 04:37

举报

医生回答(1)

谢少尚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好,人精神受到刺激以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和内脏有密切的关系,中间主要通过对“气”的影响来影响到五脏功能或产生病理产物,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进而导致相应的五脏出现功能的紊乱,中医五志(情志)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是:“肝-怒,心-喜,脾-思,肺-悲,肾-恐.在精神病人的发病早期往往有情绪的过激行为,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同样可以使用情绪(心理干预或其他)来改善.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15-03-04 22: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人格障碍 (病态人格,异常人格)

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病态人格原是广义的概念,泛指所有类型的人格不正常,后来一些学者发现病态人格的最初定义,符合现今称谓的反社会人格,从而又出现了病态人格的狭义的概念,专指反社会人格,提出以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代替广义的病态人格。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