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为什么总胆红素会高
补充说明:为什么总胆红素会高
a******W 2015-03-09 10:1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总胆红素偏高可能是由肝硬化、胆管炎、胆石症、胆道梗阻、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肝硬化
肝硬化时,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对于肝硬化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等药物进行保肝抗炎治疗。
2.胆管炎
胆管炎会引起胆汁淤积,进而使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导致其在血液中积累。针对胆管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以控制感染。
3.胆石症
胆石症会导致胆汁流通不畅,从而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使其在体内积累。对于胆石症的治疗,可考虑手术切除胆囊,例如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
4.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阻碍了胆红素从肝脏进入肠道的过程,造成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总胆红素偏高的现象发生。若是良性胆道梗阻,可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等方式缓解;如果是恶性胆道梗阻,则需行胆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等手术方式来改善。
5.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破坏加速,产生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和结合的能力,使得未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化为结合胆红素,进而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对于溶血性贫血,需要去除病因,如自身免疫性溶贫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必要时,应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或CT扫描,以评估胆道系统的状况。
2024-01-05 12:4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好!总胆红素是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之和,若出现总胆红素偏高,直接胆红素偏高,间接胆红素偏高这三种胆红素都偏高则说明了肝脏有一定的损伤。对于总胆红素高的患者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如青菜、芹菜、菠菜等,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适当的补充一些水果,比如苹果、梨、香蕉、葡萄、柑橘等。多吃一些含有优质蛋白质食品也是总胆红素偏高的食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牛奶、鸡蛋、鱼、精瘦肉、豆制品等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2015-03-09 10:1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1.感染。胆道感染是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感染时胆道中的细菌释放出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出葡萄糖醛酸,其游离胆红素与钙盐结合发生沉淀。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虽然含有β-葡萄糖醛酸酶,但含量比较少,同时还存在葡萄糖1,4-螺旋内酯等结抗物,所以不呈现酶的活性。但当胆道发生感染时不仅胆汁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加,而且大肠杆菌、类杆菌、梭形芽孢杆菌感染可产生大量β-葡萄糖醛酸酶。这样β-葡萄糖醛酸酶量的增加以及活性的增加可使大量结合性胆红素水解生成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它与胆汁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胆红素钙颗粒。胆红素钙颗粒以脱落红胞、寄生虫卵等为核心,在胆汁中黏蛋白的帮助下不断沉积形成结石。 再者,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胆囊发炎,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在胆囊内储留时间延长,从而加速结石形成。另外IgA缺乏(人体内一种抗体缺乏)可使胆囊免疫功能减低,增加感染、形成结石的机会。 2.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是我国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另外,肝吸虫病和鞭毛虫病也可以引起胆道壁损伤,并引起胆道感染。此外虫的残体和虫卵可形成结石核心,成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形成条件。 3.胆汁成分改变:胆汁酸能防止或减少胆红素钙的沉淀,而糖蛋白去易成为结石的支架。 4.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能使胆红素钙生成加快,且使胆囊上皮细胞分泌更多的糖蛋白,从而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5.饮食:长期的营养不良不仅可影响胆道的正常防卫能力,而且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使胆汁中葡萄糖二酸内酯减少,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减弱,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增强,易发生胆红素沉淀而形成胆色素类结石。 6.胆道系统先天性异常: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所导到的胆流障碍均易在该部发生胆结石。什得注意的是,营养不良状态在胆色素结石的病人中是常见的。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