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运动神经元病> 皮下脂肪萎缩的中医治疗

精选回答(1)

刘祥礼 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各种内科疾病。

提问

皮下脂肪萎缩可以通过中药、针灸、穴位埋线、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皮下脂肪萎缩在中医上称为痿证,是指皮下脂肪肉芽无力、消瘦、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1、中药

痿证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中药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当归、川芎、白术、茯苓等。

2、针灸

针灸治疗痿证也有一定的效果,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肾俞、太冲等。

3、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中医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将可被人体吸收的医用胶原蛋白线埋入穴位内,利用蛋白线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激发精气、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艾灸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艾灸条或者艾灸盒等,对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治疗,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等作用,从而改善症状。

5、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气等方式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拔罐治疗,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作用。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2019-01-09 19:08

举报

医生回答(2)

赵丽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皮下脂肪萎缩的中医治疗可以考虑饮食调理、中药外敷、针灸疗法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1.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如适当食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改善症状。中医认为皮下脂肪萎缩与气血不足有关,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补充气血,从而辅助治疗。
2.中药外敷
将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材碾磨成粉末后加水调制成糊状,涂抹于患处并加以适度按摩以促进其吸收。此方法能够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因气血不畅导致的皮肤问题。
3.针灸疗法
选择特定穴位进行针刺,在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通常每次治疗持续时间约30分钟至1小时。针灸可调节体内气血平衡,对于由情志不畅引起的皮下脂肪萎缩有较好效果。
患者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以助于气血恢复。此外,还可配合适量运动如太极拳,以增强体质,也有助于改善上述不适症状。

2024-02-14 05:51

举报

赵凯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对于皮下脂肪萎缩症,采用内服配合外用的方法治疗,主要在于控制病情的发展,其中的部分症状(局部皮肤的颜色,弹性,毛发和出汗情况等)可以获得改善,萎缩面积获得控制,少一些的患者的萎缩部分可以有一定的恢复.因为本病是需要药物配合理疗,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的建议你去医院就医.学习一下相关的理疗的做法,然后回家接着做.

2015-05-02 00:0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皮下脂肪萎缩

脂肪营养不良又称皮下脂肪萎缩、脂肪营养障碍。1885年Weir-Miechell首次报道了部分性脂肪营养不良(lipodystrophy),后来又有报道患者有颈部、双臂、胸部腹部脂肪营养不良,伴髋部和双腿脂肪沉积的增多,1946年Lawrence报道完全性脂肪营养不良,患者脂肪不良为全身性分布,呈完全性或斑片状,脂肪的缺乏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代谢紊乱。

  •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先天性脂肪营养不良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有血缘关系;获得性者可能无遗传基础,常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人们认为获得性全身和部分脂肪营养不良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从流行病学、遗传学及临床研究中提出的各种假说多认为: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与广泛的代谢性和系统性异常有关,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可能会加强脂肪的分解;垂体可能分泌了脂肪动员物质,但垂体切除未能纠正脂肪营养不良。另有人发现CRF黑素细胞释放因子和FSH释放因子增加,因此认为下丘脑是主要受到损害的位置。也有人提出脂肪组织的自身免疫破坏学说,但许多患者病变呈斑片状似乎难以用这个学说来解释。肾脏病变的发病机制与脂肪营养不良的关系也未明了。 本病最突出的血清学异常是血C3降低,但低补体血症和(或)补体激活不是肾小球肾炎发生的必须因素。 脂肪营养不良的患者常发生肾脏损害,发生率为15%~30%。其主要肾脏损害类型为Ⅱ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致密物沉积病(80%),另20%由广泛外周系膜移行所致。这两种肾小球肾炎的形态学和组织化学特点与非脂肪营养不良患者相同。 有人报道一例Ⅲ型变异型,有这种表型和低血清补体及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敏感。 由于完全性脂肪营养不良常和糖尿病同时发生,故常发现非糖尿病性肾病。其病理表现与无脂肪营养不良的糖尿病肾病无法鉴别。有报道在无糖尿病的患者,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肾炎。脂肪营养不良与肾小球病之间的关系不明。Tuck等报道他们的患者有很小一部分毛细血管存在外周系膜的植入、上皮下和膜内沉积物,但总的来说并无特别的特征。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正常,无蛋白尿,肾功能只有轻微降低。

  • 可能疾病: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 就诊科室:皮肤病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