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 神经性厌食的中医治疗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神经性厌食的中医治疗可能包括莲子、山药、薏苡仁、芡实、白术等中药。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食物并不能直接治愈该疾病,任何声称有治愈效果的食物或疗法都应谨慎对待。
1.莲子
从中医角度来看,神经性厌食可能与脾胃虚弱有关。而莲子具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的功效。适当摄入莲子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的症状,对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
2.山药
山药味甘入肺经,能够补肺滋阴、补肾涩精,对于厌食症中伴随的营养不良症状有益。适量进食山药可提供必要的能量并支持身体恢复平衡状态。
3.薏苡仁
薏苡仁能渗湿利水、健脾止泻、排脓消肿,因此厌食可能是由于体内湿邪积聚所致。经常用薏苡仁煮粥或制作甜品以增加食欲,缓解不适感。
4.芡实
芡实归脾经、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所以厌食可能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芡实可用于熬粥或制成糕点,每日适量食用可以帮助调节胃肠功能,从而减轻厌食症状。
5.白术
白术是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可以增强消化吸收能力,进而改善食欲减退的情况。通过烹饪或直接服用均可摄取白术效果更佳,但需注意不宜过量以防出现上火等不良反应。
针对神经性厌食的中医治疗,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调理。同时,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如炸鸡、蛋糕,以减少胃肠道负担,促進食欲恢復。

2024-03-09 09:53

举报

医生回答(1)

吴丽晴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手术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采用的现代脑立体定向技术从设备和技术上来讲均达到了安全、微创的标准。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的是难治性精神病患者,通俗的讲就是药物、电休克、心理等内科方法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或者是服药后副作用过于严重,患者无法耐受。另外一种就是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非常差,不愿意服药,无法保证药物治疗的系统性。

2015-05-04 10: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anonexianervosa)一词系1874年首创,亦称神经性食欲不振,以长期原因不明的厌食,显著的体重减轻为其特征。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女性青少年为多见,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与极度衰竭,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发育。原因还未完全查明的精神障碍,特征是为保持体型瘦削而长期过分节食或拒食,以致造成体重锐减﹑营养缺乏、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多见於青少年期,女性患病率远高於男性。经适当治疗可以康复。临床上要与躯体疾病引起的消瘦相鉴别。由于患者并不缺乏食欲,不是厌食,而是主动拒食,因此神经性厌食一词名实不符。发病频率因时因地而异,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发病率较高,1970年代的年平均发病率为每10万人0.37~1.6例。纵向调查显示,近20~30年来发病率上升。多为女性,男性只占总病例数的4~6%。英国寄宿学校的12~18岁女生中,神经性厌食的患病率为0.5%。首次发病年龄一般在10~30岁之间,约80%的病例始发於13~20岁之间。美、英等国的调查表明,经济富裕的上、中层家庭中,以及像芭蕾舞演员这类强调身材苗条的职业中,本病的发病率较高。中国目前尚无流行学调查资料。

  • 症状起因:病因迄今尚未完全弄清楚。一、病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无原发性器质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与摄食有关的部位(下丘脑)是否存在著分子水平的变化,抑或完全是心因性障碍则都还不能肯定。二、目前多认为,神经性厌食的发病,是生物学易感素质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起素因作用,心理学因素起诱因作用,而社会影响起病理塑型作用。支持生物学素因假说的证据主要有:女病人100%有月经停止,约20%的病例在病程早期体重还在正常范围时,便出现月经停止和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提示下丘脑有原发的功能失调。有间接证据表明,患本病时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有抑制性反馈控制缺陷,导致该处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活动增强。神经性厌食与特纳氏综合症(XO综合症)和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同时存在的频度,远远超过机遇的频度,推测染色体畸变可增加神经性厌食的易病性。

  • 可能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  小儿厌食症  希恩综合征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  

  • 常见检查: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腹部外形  

  • 就诊科室:心理、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夏海涛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合肥京东方医院

史天涛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裕和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蒙华庆 主任医师

提问

重庆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刘双臣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夏光源 主治医师

提问

贵阳正宇铁路医院

牛京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