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口腔科> 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怎么办

构音障碍怎么办

发病时间:不清楚

构音障碍怎么办

补充说明:构音障碍怎么办

a******W 2015-05-29 22:37

构音障碍 口腔 肌肉 吞咽 针灸 口香糖 舌根 神经损伤 构音困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构音障碍可以考虑语言疗法、口腔肌肉锻炼、声学疗法、吞咽训练、针灸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语言疗法
由持证言语-语言病理学家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后制定个性化计划,并指导其执行一系列口头表达、阅读及书写练习。此方法旨在通过专业指导改善发音准确性、流畅度以及交流能力。适合各种原因导致构音障碍的人群。
2.口腔肌肉锻炼
包括但不限于吹气球、嚼口香糖、鼓腮等动作来增强口腔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这些特定活动有助于提高说话时所需的唇部、舌根及其他相关结构的功能效率。对于因神经损伤引起的构音困难具有积极作用。
3.声学疗法
利用听觉反馈和声音分析技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调整呼吸模式、发声技巧及共鸣控制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纠正错误发声习惯并提升语音清晰度。适用于存在发声器官功能紊乱引起之构音不正者。
4.吞咽训练
涉及一系列针对性强且逐步进阶的吞咽行为模拟及其管理策略,通常需要个体化设计。目标是恢复或改进安全有效地摄取食物和液体的能力。对因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所致吞咽障碍合并有部分构音障碍者效果显著。
5.针灸治疗
选择特定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或传统手法操作,在医师指导下完成疗程安排。中医认为可调节气血流通、促进脏腑功能恢复而达到治愈目的;对于某些类型的构音障碍有效果。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减少高纤维食物摄入,如坚果、豆类等,以免增加咀嚼难度,影响发音。同时,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润滑咽喉部黏膜,促进正常发声机制的恢复。

2024-03-06 03:04

举报

医生回答(1)

董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构音障碍可以考虑语言疗法、口腔肌肉锻炼、声学疗法、吞咽训练、针灸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语言疗法
由持证言语-语言病理学家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后制定个性化计划,并指导其执行一系列口头表达、阅读及书写练习。此方法旨在通过专业指导改善发音准确性、流畅度以及交流能力。适合各种原因导致构音障碍的人群。
2.口腔肌肉锻炼
包括但不限于吹气球、嚼口香糖、鼓腮等动作来增强口腔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这些特定活动有助于提高说话时所需的唇部、舌根及其他相关结构的功能效率。对于因神经损伤引起的构音困难具有积极作用。
3.声学疗法
利用听觉反馈和声音分析技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调整呼吸模式、发声技巧及共鸣控制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纠正错误发声习惯并提升语音清晰度。适用于存在发声器官功能紊乱引起之构音不正者。
4.吞咽训练
涉及一系列针对性强且逐步进阶的吞咽行为模拟及其管理策略,通常需要个体化设计。目标是恢复或改进安全有效地摄取食物和液体的能力。对因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所致吞咽障碍合并有部分构音障碍者效果显著。
5.针灸治疗
选择特定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或传统手法操作,在医师指导下完成疗程安排。中医认为可调节气血流通、促进脏腑功能恢复而达到治愈目的;对于某些类型的构音障碍有效果。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减少高纤维食物摄入,如坚果、豆类等,以免增加咀嚼难度,影响发音。同时,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润滑咽喉部黏膜,促进正常发声机制的恢复。

2015-05-29 22: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构音障碍 (构音困难)

构音障碍是指因与言语表达有关的神经-肌肉系统的器质性损害导致发音肌的肌力减弱或瘫痪、肌张力改变、协调不良等,引起字音不准、声韵不均、语流缓慢和节律紊乱等言语障碍。

  • 症状起因:构音障碍的常见病因有如下: (1)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强直、周期性瘫痪等。 (2)周围神经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白喉性多发性神经炎,第Ⅴ、Ⅶ、Ⅸ、Ⅹ、Ⅻ脑神经麻痹,脑底(颅内、外)病变(如肿瘤、炎症、先天性畸形或血管性疾病等)。 (3)真性延髓麻痹,包括急性延髓麻痹及慢性进行性延髓麻痹。前者见于急性延髓灰质炎、脑干炎、延髓外侧综合征、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等,而后者主要见于延髓空洞症、延髓压迫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4)假性延髓麻痹,如大脑或脑干广泛性病变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可引起假性延髓麻痹。常见于血管性疾病、炎症、多发性硬化、广泛性颅脑损伤、脑性瘫痪等。 (5)小脑病变见于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肿瘤、脓肿、外伤、急性小脑炎、多发性硬化、小脑血管病变等。 (6)基底节病变见于肝豆状核变性、手足徐动、舞蹈病、帕金森综合征等。

  • 可能疾病: 偏瘫型偏头痛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脊髓小脑变性症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