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怎么办
补充说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怎么办
a******W 2015-05-30 07:2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以通过骨髓抑制剂、血小板单采清除、血小板功能抑制剂、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方法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避免潜在的出血风险。
1.骨髓抑制剂
骨髓抑制剂通过干扰细胞增殖来减少血小板生成,常用药物包括羟基脲、白消安等,需遵医嘱使用。此方法针对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效,因为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抑制其分裂和成熟,从而降低血小板计数。
2.血小板单采清除
血小板单采清除是将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出来,通常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操作。该技术适合快速降低血小板数量,对于缓解相关临床症状有显著效果;但需要在专业医疗人员监督下执行。
3.血小板功能抑制剂
血小板功能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阻断血小板活化,预防血栓形成,按医嘱口服。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小板活性,改善血液循环,适用于防止因血小板增多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4.血小板输注
当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一定阈值时,可通过静脉注射外源性血小板产品提升计数水平。这是一种紧急情况下迅速提高血小板数量的方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对改善病情有益。
5.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皮下注射液可刺激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并促进血小板生成。该药适用于治疗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能增加血小板数量,改善预后。
在治疗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出血风险。同时,建议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倾向。
2023-12-28 21:21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增多大多数是由于血小板生成加速所致。各种疾病导致血小板过度生成的机制仍不清楚。由于血小板生成受造血因子调控,血小板增多至少部分是与白介素-1、白介素-2、白介素-3、白介素-6以及白介素-11这类因子的释放有关。肾上腺素使血小板从贮存场所释放导致血小板增多,无脾者血小板数不增高表明主要从脾释放。运动也使血小板释放而血小板增多,但无脾者也发现运动后血小板增多。治疗应针对原发病。原发病得到有效治疗后血小板常恢复正常。
2015-05-30 07:2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见于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手术药物的反应及结缔组织病导致的血小板过度生成,一般无症症,部分病人可有血栓形成,外周血小板高于正常>400×109/L,即可诊断。
多发人群:原基础疾病继发
典型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 血象异常 红细胞增多-高粘滞度 高粘滞综合征 血小板增多
临床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血象异常 红细胞增多-高粘滞度 高粘滞综合征 血小板增多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
磷酸芦可替尼片
用于中危或高危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亦称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PV-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ET-MF)的成年患者,治疗相关疾病相关脾肿大或疾病相关症状。
血栓心脉宁片
益气活血,开窍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胸痹症见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大黄 虫丸
1.肝胆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脂肪肝、肝脾肿大、梗阻性黄疸;急慢性胆囊炎等。2.妇科病:闭经、月经病、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核、不孕症。3.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血淤头痛、高血压。4.血液病:高粘血症、高脂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癌症:原发性肺癌、肝癌、宫劲癌。6.胃肠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7.外科疾病:创伤骨折、外伤疼痛、腰肢冷痛、坐骨神经痛、劳伤过度、腹膜炎、肠粘连、肛裂、周围血管病、颈淋巴结核、鹤膝病等。8.皮肤病:鱼鳞癣、牛皮癣、颜面色素沉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