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黄疸> 婴儿黄疸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婴儿黄疸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及其他器官组织黄染,可通过观察临床表现来诊断。
婴儿黄疸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的积聚,超过了肝脏摄取和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使得未结合胆红素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累积而形成。这些未结合胆红素会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形成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当这种复合物流经肝脏时,其中的胆红素会被肝细胞摄取,并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结合胆红素。随后,结合胆红素被包装到胆汁囊泡中,通过胆管系统排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或排泄功能受到干扰,就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的积聚,引发黄疸。
此外,新生儿还可能出现嗜睡、食欲减退等症状,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家长需密切监测宝宝的黄疸水平,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加重皮肤色素沉着。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确保其得到足够的休息和营养。

2024-03-12 19:15

举报

医生回答(1)

赵立垠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很容易患上婴儿黄疸的疾病,很多的孩子都会出现嗜睡,四肢无力的症状,在生活中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婴儿黄疸的出现呢?很多的家长都会感觉到困惑,在生活中掌握一些婴儿黄疸患病的原因才行,我们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婴儿黄疸是什么
  婴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为高峰,10~14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延长到3~4周。
  婴儿黄疸病因与分类
  (1)生理性黄疸小儿出生24 h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0~14天内自然消失,没有其他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而言,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一般较轻浅,呈浅黄色,一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也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与小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出
  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素而表现为黄疸。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是由各种病因引起。主要特点是黄疸出现得比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 h之内就会出现,而且黄疸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较多,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小儿的生命。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闭锁、新生儿败血症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

2015-06-08 22:2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推荐医生更多

孙城城 主治医师

提问

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