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阿米巴痢疾
补充说明:阿米巴痢疾
a******W 2015-06-19 22:3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通常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排便时带血。
阿米巴痢疾由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和溃疡形成。该病原体释放毒素,导致局部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以及携带血液或黏液的粪便。严重病例可伴随贫血、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
诊断阿米巴痢疾的主要实验室检测是粪便涂片镜检和培养法。医生会取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以寻找阿米巴滋养体,同时也会进行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阿米巴菌株。常用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氯喹或静脉注射甲硝唑等抗阿米巴药物。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的支持性治疗。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食物,如肉类和海鲜,以减少感染风险。此外,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也是预防阿米巴痢疾的重要措施。
2024-03-07 00:5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阿米巴痢疾
病原学特征编辑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变化可分为滋养体期、包囊前期和包囊期。而滋养体期又分为大小二型,大型滋养体大,主要生活在肠壁组织里;小型滋养体小,生活在肠腔内,营共栖生活,能形成包囊。所以前者又称组织型大滋养体(简称大滋养体),后者又称共栖成囊型小滋养体(简称小滋养体)。
阿米巴痢疾
一光学显微镜观察
1.滋养体:
⑴大滋养体:寄生在组织中,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型。活动的大滋养体体积变化较大,直径12~60μm,15~30μm为常见。其虫体分内质和外质,外质透明,约占全体1/3,内质较浓密,呈颗粒状。运动时外质伸出,常形成单一的伪足,作定向移动即阿米巴运动。先是外质伸出舌状或指状伪足,随即内质流入伪足,使整个虫体向着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在内质中常见被其吞噬的红细胞。以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一个圆形细胞核,呈泡状,大小为4~9μm,平均5.3μm,核膜内缘一层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染色质粒,核的正中具有一个圆形细小的核仁,也可略偏位,核仁与核膜间有时可见到网状的核纤维。
⑵小滋养体:小滋养体生活在肠腔中,以肠道细菌和肠内容物为营养,不吞噬红细胞,在生理盐水涂片中体积较小,直径12~30μm,其大小与大滋养体不易区别,内外质分界不明,食物泡中含有细菌。经铁苏木素染色,细胞核的结构与大滋养体相同。
期:
它是小滋养体形成包囊的过渡阶段。此期体积变小,活动停止,新陈代谢降低,细胞质的内含物经消化或排出而消失。细胞核略有变化,核膜内缘的染色质颗粒较聚集,核仁稍变大,有时位稍偏。整个虫体呈圆形。
3.包囊:
圆球形,直径5~20μm,囊壁厚约0.5cm,透明,折光性强,不被伊红着色。在低倍镜下,只是圆形的透明体,看不清内部结构。在高倍镜下,隐约可见拟染色体(chromatoid bodies)与反光的圆形核。当用碘染色时,整个包囊呈淡棕色,比较清晰,核数1~4个,偶见8个。在单核或双核包囊中,可见染色棕色的糖原泡(glycogen vacuole)以及透明的棍棒状拟染色体(可能是多聚核蛋白体)。当形成具有感染性的成熟4核包囊时,拟染色体和糖原泡逐渐消失。铁苏木素染色后,糖原泡在染色过程中被溶解成空泡,拟染色体更清晰,呈棍棒状,两端钝圆。
2015-06-19 22:37
举报向医生提问
阿米巴痢疾(amebicdysentery)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寄生于结肠内引起的疾病,常称为肠阿米巴病或阿米巴结肠炎。也可从肠道扩延至其他脏器或直接蔓延至邻近组织,尤其是肝脏,成为脓肿。潜伏期一般为1~2周,可短至4天,长达1年以上。
奥硝唑分散片
本品适用于敏感原生动物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1.用于毛滴虫引起的男女泌尿生殖道感染;2.用于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肝阿米巴虫病(包括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3.用于贾第鞭毛虫病;4.用于厌氧菌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手术后伤口感染、产后脓毒病、脓毒性流产、子宫内膜炎以及敏感菌引起的其他感染;5.用于预防各种手术后厌氧菌感染。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右旋糖酐铁分散片
用于明确原因的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