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磨牙的原因可能有寄生虫感染、维生素D中毒、特发性震颤、焦虑症以及睡眠障碍等。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磨牙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出现磨牙的症状。针对寄生虫感染的治疗通常采用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甲硝唑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2.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D中毒会导致血钙水平过高,引起肌肉痉挛和抽搐,进而表现为磨牙的现象。对于维生素D中毒,需要减少日晒时间并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钙素类药物降低血钙浓度,如鳗鱼提取物胃蛋白酶片、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等。
3.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和震颤。当这种震颤影响到咀嚼肌时,就会导致夜间出现磨牙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氯硝西泮等药物以减轻症状。
4.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处于过度激活的状态,此时可能会通过咬牙来缓解紧张情绪。一般可以考虑心理行为疗法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抗抑郁药进行治疗。
5.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不佳,为达到较好的休息效果,部分人群可通过夜间磨牙的方式帮助入睡。睡前适当运动有助于放松身体,促进睡眠,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头颅X光片或磁共振成像,监测牙齿磨损程度。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有助于减少磨牙的发生。

2024-03-22 15:11

举报

医生回答(1)

闵海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磨牙症是指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白昼也有无意识磨牙习惯者,随时间一点一点加重,是一种长期的恶性循环疾病。夜磨牙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颌骨运行区的部分脑细胞不正常兴奋导致三叉神经功能紊乱,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发生强烈持续性非功能性收缩,使牙齿发生嘎嘎响声的咀嚼运动。一般分为3型:磨牙型、紧咬型和混合型。人在6岁~13岁都处于换牙期,为适应上下牙齿磨合都会有磨牙现象。但是,过了换牙期的青少年和成人若常有磨牙的现象发生那就是一种病态。
磨牙的原因
孩子情绪和生活规律的影响:
现在孩子通常学习比较紧张,压力大,同时还有不少孩子在晚间看惊险的打斗电视,入睡前玩耍过度,这些因素都会引起磨牙,另外,如果因某件事情长期受到爸爸妈妈的责骂,引起压抑,不安和焦虑,也会出现夜间磨牙的现象。
牙齿排列不齐:
咀嚼肌用力过大或长期用一侧牙咀嚼,以及牙齿咬合关系不好,发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也会引起夜间磨牙,而且,牙齿排列不整齐的孩子,他的咀嚼肌的位置也往往不正常,晚上睡眠时,咀嚼肌常常会无意识地收缩,引起磨牙。
肠内寄生虫病:
尤其是肠蛔虫病,在儿童中相当多见。
胃肠道的疾病,口腔疾病:
临睡前给小儿吃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样在宝宝睡觉后都可能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通过神经引起咀嚼肌持续收缩。
神经系统疾病:
如精神运动性癫痫,癔病等。小儿白天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
缺乏维生素:
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孩子,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会引起骨骼脱钙,肌肉酸痛和植物神经紊乱,常常会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夜间磨牙。
另外,孩子8--11岁换牙期间,因为牙龈发痒,很容易产生轻微的磨牙现象,这期间轻度磨牙属正常现象,如果比较严重就需要治疗了,过了这个阶段,通常会自行消失。
由此可见,磨牙基本上都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有些孩子因磨牙时间较长,虽经相应的治疗,但因大脑皮层已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因此夜间的磨牙动作不会立即消失,容易形成一种习惯性磨牙,特别是胃肠病虽有好转,但胃肠功能紊乱依然存在,所以磨牙动作不能在短时间内纠正过来,必须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好转。

2015-06-21 15:2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磨牙 (磨牙症,夜磨牙)

磨牙症是指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白昼也有无意识磨牙习惯者,随时间一点一点加重,是一种长期的恶性循环疾病。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