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耳鸣> 注射用赖氨匹林功能主治

精选回答(1)

包永忠 主任医师 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第二医院

擅长: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及肺炎、糖尿病、泌尿系感染、传染病、皮肤性病科等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提问

注射用赖氨匹林的功能主治包括急性发热性疾病、头痛、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心肌梗死、痛经、手术后疼痛等。赖氨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

1、急性发热性疾病

赖氨匹林可以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恢复正常。因此,当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出现急性发热性疾病时,可以使用赖氨匹林进行治疗,使体温恢复正常。

2、头痛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头部受到外力撞击、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的。赖氨匹林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的作用。

3、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赖氨匹林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可以起到抗炎的作用。

4、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供血不足发生心肌缺血坏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赖氨匹林可以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当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以使用赖氨匹林进行治疗,使心肌缺血缺氧的情况得到改善。

5、痛经

赖氨匹林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因此,当患者由于痛经出现腹痛症状时,可以使用赖氨匹林进行治疗,使腹痛症状得到缓解。

6、手术后疼痛

赖氨匹林可以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因此,当患者由于手术后疼痛出现时,可以使用赖氨匹林进行治疗,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另外,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03-07 22:11

举报

医生回答(2)

姜文新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注射用赖氨匹林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本品属于处方药,使用前需咨询医生以评估个体是否适宜用药。
1.解热
本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内源性致痛物质如缓激肽、PGE等的产生,从而起到解热的作用。适用于高热不退或伴有剧烈头痛、关节痛等情况时。通常建议成人剂量为每次0.3-0.6克,每日不超过2克。
2.镇痛
本品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达到镇痛的效果。对于轻至中度疼痛,可遵医嘱口服本品进行缓解。需注意不宜长期服用。
3.抗炎
赖氨匹林具有非甾体抗炎药的特性,能够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E2和PGF2α,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患者应按医生指导调整用药量。
4.抗风湿
由于药物中的氨基比林能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以抑制白三烯等炎症因子的形成,而对乙酰氨基酚则有较强的解热和镇痛效果,因此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抗风湿作用。若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则需要谨慎使用。
5.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赖氨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预防血栓形成,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考虑遵照医师意见给予其静脉注射。但须监测可能出现的出血风险。
使用注射用赖氨匹林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史者。同时,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慎用。

2024-01-12 16:54

举报

刘新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影响,出血倾向,过敏反应等,另12岁以下儿童应用本品可发生瑞氏综合征,表现为开始有短期发热等类似急性感染症状,惊厥,频繁呕吐,颅内压增高与昏迷等.此种情况虽少见,但有生命危险.

2015-06-27 20:4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是指皮肤、,或当微小血管遭受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易自行停止的一种临床表现,是由于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

  • 症状起因:一、血管壁异常疾病1.遗传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Ehler—Danlo综合征。2.获得性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紫癜、自身红细胞致敏性紫癜、自身脱氧核糖核酸(DNA)致敏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非变态反应性:感染性紫癜(如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等)、中毒性紫癜(化学品或药物中毒、蛇咬伤、蜂毒中毒、尿毒症)、机械性紫癜(局部机械性压迫、直立体位过久)、异常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维生素C缺乏、老年性紫癜。原因不明:单纯性紫癜。二、血小板异常疾病1.血小板减少先天性:Fanconi综合征、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和慢性)、药物性免疫性紫癜、输血后紫癜、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非免疫性:感染(病毒、细菌)、再障、骨髓浸润(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结核病等)、巨核细胞再障、电离辐射、药物(细胞毒药物、雌激素、噻嗪类药、干扰素等)、营养不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肾功能衰竭、DIC、失血、血液透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低温等。2.血小板增多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3.血小板功能缺陷先天性: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病)、血小板贮存池病(α颗粒缺乏和致密颗粒缺乏)、原发性血小板释放反应缺陷、血小板第三因子(PF3)缺陷、其他先天异常伴血小板减少(Wicott—Aldrich综合征、May-Hegglin异常、Chediak—Higahi综合征)、环氧酶及TXA2合成酶缺乏症。获得性:尿毒症、骨髓增生性疾病、异常蛋白血症、肝病、DIC、药物[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吲哚美辛(消炎痛)、右旋糖酐、咖啡因、氨茶碱等]。三、凝血、抗凝血异常疾病1.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性:常见的有血友病甲(因子Ⅷ缺乏)、血友病乙(因子Ⅸ缺乏)、因子Ⅺ缺乏症、血管性假血友病(VonWillebrand病),少见的有因子Ⅰ、Ⅱ、Ⅴ、Ⅶ、ⅩⅢ缺乏症、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缓激肽原缺乏、先天性多因子缺乏症。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肝病、淀粉样变、肾病综合征、Gaucher病、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2.抗凝血物质增多大多见于获得性疾病如肝病、尿毒症、风湿病、肿瘤、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放射病、体外循环、血友病甲病人反覆输血。3.纤维蛋白溶解症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严重创伤、烧伤、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白血病、癌肿转移、低温麻醉,肺、子宫、胰等手术、链激酶和尿激酶过量)。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DIC等)。四、综合因素DIC、肝病、尿毒症、风湿病、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

  • 可能疾病:慢性乙肝  鼓胀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常见检查: 泪道检查  

  • 就诊科室:血液

推荐医生更多

龚树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孟广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

宋海涛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冯云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李五一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冯益进 主任医师

提问

合肥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