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板栗壳的功效
补充说明:板栗壳的功效
a******W 2015-06-27 22:2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板栗壳具有补充营养、健脾养胃、润肠通便、辅助保护牙齿、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平时要适量食用,不可以过量,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
1、补充营养
板栗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
2、健脾养胃
板栗壳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3、润肠通便
板栗壳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4、辅助保护牙齿
板栗壳中含有丰富的磷元素,可以促进牙齿和骨骼的发育,具有辅助保护牙齿的功效。
5、提高免疫力
板栗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适当食用后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板栗壳中的营养成分比较有限,无法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此外,对板栗过敏的人群不宜食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
2018-11-13 21:54
举报医生回答(2)
板栗壳具有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止泻、缓解肌肉疲劳、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作用。由于板栗壳的药理作用较为明确,使用时需谨慎并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
1.补肾健脾
板栗壳入药后能起到补肾的作用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滋阴补肾效果。对于肾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用水煎服或制成丸剂服用。
2.活血化瘀
因为板栗壳有行气止痛和消肿散结等作用,所以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情况。外敷或内服均可。
3.止泻
由于板栗壳对肠道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增强肠道蠕动功能,减少肠内容物滞留时间,进而减轻腹泻症状。适用于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可用板栗壳煮水喝或者加入粥中食用。
4.缓解肌肉疲劳
板栗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镁元素,这些物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并降低肌肉疲劳的发生率。适量摄入板栗壳可以帮助缓解长时间工作或剧烈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可以直接生食或制作成甜品食用。
5.改善血液循环
板栗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帮助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进而改善血液黏稠度。长期适量食用板栗壳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可将其作为零食随时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板栗壳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不能替代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存在相关病症,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2023-12-28 22:29
举报感冒期间,避免进食或忌多食鸭肉、猪肉、羊肉、狗肉、甲鱼、蚌、醋、柿等食品。温热的东西最好不吃的,所以板栗最好是不吃的。板栗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哦。感冒的时候,主要注意保暖,多喝水,按时休息,能不吃药最好别吃。板栗全身是宝,可以加工制做栗干、栗粉、栗酱、栗浆、糕点、罐头等食品,栗子羹则是老幼皆宜,营养丰富的糖果。花是很好的蜜源。板栗各部分均可入药,板栗能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果壳治反胃称做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根可治偏肾气等症。
2015-06-27 22:27
举报向医生提问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总体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平常所说的都是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感冒大多在人们着凉后引起,开始有鼻咽部干、痒、灼热感,继而出现喷嚏、鼻塞、鼻流清涕、流眼泪等症状。1-2天后可伴有咽痛、咳嗽、或有发热、头 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或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无合并症,5-7天可痊愈。不论年龄大小,一年四季都可以感冒,但在秋冬季节气温变化明显时发病较多。一般每人一年可感冒2-5次,小儿、老人和体质不好的人感冒的次数则会增加。
柴银颗粒
中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痛。
克拉霉素片
适用于对克拉霉素敏感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1.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2.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窦炎等;3.皮肤及软组织的轻中度感染:如毛囊炎、蜂窝组织炎、丹毒等。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症(MDD)的治疗:重症抑郁症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人参固本口服液
滋阴益气,固本培元。用于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酸耳鸣,大便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