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去痛片不良反应
补充说明:去痛片不良反应
a******W 2015-07-03 19:33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去痛片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皮疹、血液系统异常以及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1.胃肠道不适
该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主要是由于其刺激胃黏膜导致。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2.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去痛片中的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成分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进而引发眩晕、头痛等不适症状。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及耳聋等耳毒性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呼吸抑制。
3.皮疹
皮疹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表现,多由去痛片中的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咖啡因等引起。皮肤上会出现红斑、丘疹等炎症性皮损,伴有瘙痒或疼痛感,严重时可能出现脱屑、水疱等症状。
4.血液系统异常
去痛片中含有的非那西丁成分会干扰骨髓造血功能,影响白细胞、血小板等的生成,从而引起血液系统异常。可能会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疾病的发生,使患者出现乏力、头晕、感染易感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
去痛片中含有非那西丁成分,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需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过多摄入会对肾造成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尿色改变、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长期未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等问题。
建议在使用去痛片前咨询医生以评估个体风险,并遵循医嘱使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身体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
2024-01-29 09:54
举报为一复方解热镇痛药。其中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能抑制下视丘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作用;同时还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而起镇痛作用。氨基比林并能抑制炎症局部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稳定溶酶体酶,影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起到抗炎作用。咖啡因为中枢神经兴奋药,能兴奋大脑皮层,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并有收缩脑血管,加强前两药缓解头痛的效果。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可增强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的镇痛作用,并预防发热所致之惊厥。
2015-07-03 19:40
举报向医生提问
牙痛(toothache)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的“牙宣”、“骨槽风”范畴。
症状起因:牙痛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原因有: 一、急性牙髓炎。多见于龋齿较深的患者,病菌从龋洞进入牙髓腔,引起牙神经充血、炎症。牙痛往往为自发性,夜间疼痛加重,冷热刺激后疼痛更剧。 疼痛亦可放射到面部、颞部及耳部。在患有化脓性牙髓炎时,患者遇到热刺激疼痛加剧,而冷刺激疼痛反而减轻或消失。 二、急性根尖周围炎。由急性牙髓炎的发展或创伤等因素引起。病牙呈持续性疼痛,有浮起感,不敢咀嚼,患者能正确指出病牙,如叩击病牙则引起疼痛,此时由于病牙神经已坏死,因而无激发性疼痛。 三、急性牙周炎。牙痛的性质与急性根尖周围炎类似。病牙不仅出现咀嚼痛和浮出感,而且已形成牙周袋以及牙松动。牙龈组织可出现反复肿痛及出血。 四、牙周脓肿。牙周组织炎症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化脓性炎症。脓肿形成时疼痛剧烈,脓肿形成后局部出现波动感。在牙周脓肿形成后,疼痛可明显减轻或缓解。 五、牙体过敏症。常因牙龈萎缩、牙颈部的牙本质暴露及牙体缺损所致。此时,冷、热、甜、酸等刺激均可出现疼痛,但刺激停止后疼痛即可消失。 六、食物嵌塞痛。牙与牙的间隙内可被食物嵌塞而引起牙痛,称为食物嵌塞痛。 七、干槽症。多在拔牙后2~4天发生,可引起自发性持续性剧烈疼痛。检查时可发现拔牙伤口内血块有臭味。 另外还有如牙龈、颌骨肿瘤以及三叉神经痛等,也可引起同侧牙齿相应区域的疼痛。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口腔
八宝惊风散
祛风化痰,退热镇惊。用于小儿惊风,发热咳嗽,呕吐痰涎。
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
治疗因急、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脂肪肝、肝炎所致的高血氨症,特别适用于因肝脏疾患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解除及肝昏迷的抢救。肝昏迷治疗可以参考以下方案:第一天的第一个6小时内用20g,第二个6小时内分两次给药,每次10g,静脉注射。使用时先将本品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加入到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5%、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最终门冬氨酸鸟氨酸的浓度不超过2%,缓慢静脉注射。
同仁牛黄清心丸
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