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扁桃体切除术后耳朵疼是怎么回事?是后遗
补充说明:扁桃体切除术后耳朵疼是怎么回事?是后遗
2015-07-09 14:3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6)
扁桃体切除术后耳朵疼痛通常是由耳神经痛和大疱性鼓膜炎等原因引起。
1、耳神经痛:扁桃体手术区有炎症的反应,导致手术区发红、肿胀和疼痛等。由于炎症刺激颈部的神经,患者在吞咽和说话时会拉伤伤口,导致疼痛。疼痛可以通过颈神经放射至耳朵,导致扁桃体切除术后耳朵疼痛的现象。若扁桃体术后耳朵疼痛,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2、大疱性鼓膜炎:主要与患者做完手术后抵抗力下降,身体无法抵抗病毒的侵袭。导致病毒侵入鼓膜,并伴有明显疼痛感,表现为扁桃体术后耳朵疼痛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使用阿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022-07-20 16:32
举报付颖瑜 三甲
擅长:营养科主任,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对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系统的常见病、多发性病,尤其是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亢、痛风、肥胖等诊治,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提问
你好,根据您现在所描述的这种情况,这种手术和您所说的这一种疼痛并没有太直接的关联。多考虑为耳后的淋巴炎症反应。建议您现在这种情况可以到专业的五官科进行抽血,或者是和资源来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炎症反应要进行及时抗炎治疗,一般是可以恢复的注意多饮水。
2019-02-10 22:43
举报从您的描述分析,您扁桃体切除术术后一周,出现耳痛症状。通常情况下,当发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除了咽痛症状外,一般可出现反射性耳痛症状。这是因为扁桃体外侧软组织与外耳道比邻,炎症可通过组织间隙渗透,导致耳痛发生。您这种情况如果是刚出现的,考虑是术后扁桃体区粘膜感染导致的。如果是术后就一直存在耳痛,则考虑是扁桃体手术时隐窝损伤较大导致的。建议积极抗炎治疗即可。
2018-10-17 20:18
举报这种耳痛并非耳朵本身的病变所造成的,而是由于支配耳朵和咽部有共同的神经,迷走神经和三叉神经就是这样的神经,所以在扁桃体位置上疼痛时会反射到耳朵,这种属于反射性耳痛.在扁桃体切除1月内注意饮食,清淡,稀软饮食。注意饭后及时漱口液漱口。避免感染和出血是关键。
2018-06-22 19:06
举报扁桃体切除后需要2-3周的恢复过程,不要担心,术后一周出现这种症状属于正常,继续消炎治疗,慢慢可以恢复。
2015-07-10 10:56
举报出现疼痛是不正常的,多见于炎症感染等导致,不能确定损伤神经引起,可以到医院五官科就诊做一下血常规、耳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再进行治疗。
2015-07-09 14:40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
症状起因:病因: 疼痛通常由导致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引起。 外部因素:刀割、棒击等机械 性刺激,电流、高温和强酸、强碱等物理化学因素均可成为伤害性刺激。 内部因素:疾病如癌症等导致组织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亦可引起疼痛或痛觉过敏。 其他因素:受凉、受潮湿过度劳累和长期不适当的工作体位后发生疼痛。 病理: 全身皮肤和有关组织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游离神经末梢,作为伤害性感受器,将各种能量形式的伤害性刺激转换成一定编码型式的神经冲动,沿着慢传导的直径较细的有髓鞘和最细的无髓鞘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神经节传到脊髓后角或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的有关神经元,再经由对侧的腹外侧索传至较高级的疼痛中枢──丘脑、其他脑区以及大脑皮质,引起疼痛的感觉和反应。与此同时,快传导的直径较粗的传入神经纤维所传导的触、压等非痛信息已先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脑区,并与细纤维传导的痛信息发生相互作用。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
热炎宁合剂
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黄,尿黄便结,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单纯性肺炎。
腰痛宁胶囊
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用于寒湿瘀阻经络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痛,症见腰腿痛、关节痛及肢体活动受限者。
食道平散
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贲门痉挛、食道狭窄梗阻、食道炎和各种咽喉炎等。主要用于中、晚期食道癌引起的食道不适、吞咽困难、滴水不下、噎嗝、反涎及各种食道疾患,也可用于放疗,化疗的配合治疗及正常人食道和胃肠道的癌变防治。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希刻劳“适用于治疗下列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中耳炎: 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 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和扁桃体炎): 由化脓性链球菌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注:青霉素是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包括预防风湿热) 的常用药,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羧氨苄青霉素作为预防牙科、口腔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药物,在此方面,对于预防a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青霉素V是合理的选择。 一般说来头孢克洛对于消灭鼻咽部的链球菌有效,然而,对于预防继发性风湿热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目前尚无证实头孢克洛疗效的重要数据。治疗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至少应给予10天的头孢克洛治疗量。 尿道感染(包括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由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属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引起。 注:头孢克洛对急性和慢性尿道感染都有效。 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由金葡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鼻窦炎 淋球菌性尿道炎 应进行适当的组织培养和敏感性研究,以测定致病菌对头孢克洛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