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别嘌呤醇片
补充说明:别嘌呤醇片
a******W 2015-07-16 13:4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在使用非布司他时,不宜同时服用别嘌呤醇片。
别嘌呤醇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进而阻断尿酸合成,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而非布司他是次黄嘌呤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来发挥作用。两者合用可能会导致尿酸水平过低,引起关节炎急性发作或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存在高尿酸血症且正在接受非布司他治疗的痛风患者,不建议同时使用别嘌呤醇片。
如果患者对上述两种药物过敏,则应避免使用。
在使用别嘌呤醇片和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期间,应注意监测尿酸水平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遵循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2024-03-08 22:45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1. 个别病人可出现皮疹(3%-10%)、腹泻腹痛(1%-3%)、低热、暂性转氨酶升高或粒细胞减少。停药及给予相应治疗一般可恢复。
2. 本品服用初期可施发痛风,故于开始4-8周内可与小剂量秋水仙碱合用。
3. 服药期间应多饮水,并使尿液呈中性或碱性以利尿酸排泄。
4. 与硫唑嘌呤或6-巯嘌呤(6-MP)合用时,可使后者分解代谢减慢而增加毒性,硫唑嘌呤或6-MP用量应减至常用量1/4左右。
5. 不宜与氯化钙、维生素C、磷酸钾(或钠)同服,因可增加肾脏中黄嘌呤结石的形成。忌与布美他尼、、美加明及吡嗪酰胺合用,因可增加血中尿酸浓度。
6. 肾功不良的病人可使别黄嘌呤体内蓄积,使本剂的不良反应增多。
7. 可引起过敏性肝坏死、肝肉芽肿形成伴胆囊炎、胆管周围炎、剥脱性皮炎等,常见于用药后3-4周,应予注意。
8. 慎用于肝功能损害者及老年人。
9. 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茚满二酮衍生物等同用时,后者的抗凝效应增加,应注意调整剂量,防止出血。
10. 本品为肝药酶抑制剂,与茶碱合用时,后者清除率减少,血药浓度增加,应注意调整剂量,防止茶碱中毒。
2015-07-16 13:53
举报别嘌呤醇片及其代谢产物,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即尿酸合成减少,进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的沉着,是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用于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开始每次0.05g,每日2-3次,剂量渐增,2-3周后增至每日0.2-0.4g,分2-3次服,每日最大量不超过0.6g。维持量:每次0.1-0.2g,每日2-3次。儿童剂量每日8mg/kg.治疗尿酸结石:口服每次0.1-0.2g,每日1-4次或300mg,每日1次。
2015-07-16 13:53
举报一般痛风与体内嘌呤带血异常有关,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肥甘以及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可以应用痛风宁,别嘌呤醇片等药物治疗。一般别嘌呤醇片长期服用需要注意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转氨酶升高或粒细胞减少或形成黄嘌呤结石等
2015-07-16 13:53
举报建议你不要盲目的自己买药、吃药不按照医嘱乱吃药是很危险的应该去专业的医院接受详细的检查之后再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诊断来确诊病情然后在制定诊疗计划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治疗疾病还能避免乱用药的危险
2015-07-16 13:53
举报向医生提问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
症状起因:病因:疼痛通常由导致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引起。外部因素:刀割、棒击等机械性刺激,电流、高温和强酸、强碱等物理化学因素均可成为伤害性刺激。内部因素:疾病如癌症等导致组织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亦可引起疼痛或痛觉过敏。其他因素:受凉、受潮湿过度劳累和长期不适当的工作体位后发生疼痛。病理:全身皮肤和有关组织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游离神经末梢,作为伤害性感受器,将各种能量形式的伤害性刺激转换成一定编码型式的神经冲动,沿着慢传导的直径较细的有髓鞘和最细的无髓鞘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神经节传到脊髓后角或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的有关神经元,再经由对侧的腹外侧索传至较高级的疼痛中枢──丘脑、其他脑区以及大脑皮质,引起疼痛的感觉和反应。与此同时,快传导的直径较粗的传入神经纤维所传导的触、压等非痛信息已先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脑区,并与细纤维传导的痛信息发生相互作用。
就诊科室:神经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