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乙肝病毒
补充说明:乙肝病毒
a******W 2015-07-17 16:36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3)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sAg阳性,抗-HBs阴性或极低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繁殖时会产生HBsAg,而抗-HBs是机体针对HBsAg产生的免疫应答,当处于急性感染期或慢性感染状态时,抗-HBs水平会下降甚至消失,因此表现为阴性或极低水平。
如果患者的抗-HBcIgM也呈阳性,则表明为急性感染期;若两者均呈阴性,则可能为非活动性携带状态。
监测HBsAg和抗-HBs水平可以评估乙型肝炎的活跃程度和治疗效果,建议定期进行血液检测。
2024-03-16 14:56
举报乙肝病毒一般指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等。
1、血液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如果接触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可能会导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2、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怀孕期间、分娩时以及哺乳期间,可能会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婴儿。
3、性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如果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接触,可能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4、密切接触传播
如果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也可能会导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5、医源性传播
如果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共用注射器、手术器械等,也可能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5-07-18 11:29
举报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也会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1965年由丹娜发现。直径为42纳米。颗粒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 病毒科,基因组长约3.2kb ,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 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小时 、煮沸10 分钟 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这是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病,早已经有了安全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所以不要为这些数据而恐慌,请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这样就不会被感染。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对亲情、婚情、入学、就业、出国、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生命无可避免地蒙上了悲凉的色彩。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群弱势群体来讲更为重要,他们对于治病、对于健康无所适从到处求医,但是也不要过于焦虑,医学在发展,治疗的新药也在推出,治愈的病例会越来越多。
2015-07-17 16:44
举报向医生提问
乙肝(viralhepatitistypeB,又称乙型病毒性肝炎)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乙肝包括下面类型:急性乙肝(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乙肝、重型乙肝、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新生儿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性关节炎等。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主要见于青少年,绝大多数为10~30岁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全身给药 慢性乙型肝炎 :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岁)代偿性肝病患者,患者的血清HBsAg阳性至少达6个月,同时存在乙肝病毒(HBV)复制(血清HBeAg阳性)和血清ALT升高。 在开始用本品治疗前,建议先进行肝组织活检,以便确诊慢性肝炎及肝损伤的程度。 在本品治疗慢性乙肝的大量临床研究中采用了下列标准,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本品治疗前可作为参考指标 :
恩替卡韦分散片
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胸腺肽肠溶片
1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如:儿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病)。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等)。4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顽固性口腔溃疡等)。5肿瘤的辅助治疗。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