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
补充说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
a******W 2015-07-23 23:11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 下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病原体导致的感染。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中的阿莫西林能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细菌膨胀、破裂溶解,而克拉维酸可以防止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水解阿莫西林。因此,此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
本品禁用于对其所含成分过敏者。此外,对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慎用。
在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时,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同时应避免与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等合用,以减少出血风险。
2024-01-27 13:52
举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药品类别 编辑
青霉素类
5 成份 编辑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两者之比为2:1或4:1。
6 适应症 编辑
本品适用于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窦炎;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酶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所致的呼吸道、尿路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亦可用于肠球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本品也可用于敏感不产酶菌所致的上述各种感染。
7 性状 编辑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类白色或淡黄色。?
8 药理毒理 编辑
本品为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阿莫西林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克拉维酸钾本身只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具有强大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可保护阿莫西林免遭β内酰胺酶水解。本品的抗菌谱与阿莫西林相同,且有所扩大。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均具良好作用,对某些产β内酰胺酶的肠肝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脆弱拟杆菌等也有较好抗菌活性。本品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肠杆菌属等产染色体介导Ⅰ型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属无作用。
9 药代动力学 编辑
本品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良好,食物对本品的吸收无明显影响。空腹口服本品 375mg(阿莫西林250 mg,和克拉维酸125mg),阿莫西林于1.5小时达血药峰浓度(Cmax),约为5.6mg/L。血消除半衰期(t1/2?)约为1小时。8小时尿排出率为50%~78%。克拉维酸的药动学参数与单用时相同,正常人口服克拉维酸125g后1小时达血药峰浓度(Cmax),约为3.4 mg/L。蛋白结合率为22%~30%。血消除半衰期(t1/2?)为0.76~1.4小时,8 小时尿排出率约为46%。两者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7%和75%。
10 用法用量 编辑
取本品置口腔中咀嚼后吞下。成人 肺炎及其他中、重度感染:一次625mg,每8小时1次,疗程7~10日。其他感染:一次375mg ,每8小时1次,疗程7~10日。小儿(体重≤40kg) 按阿莫西林计算,一般感染:按体重一次25mg/kg,每12小时1次;或按体重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较重感染:按体重一次45mg/kg,每12 小时1次;或按体重一次40mg/kg,每8小时1次。疗程7~10日。其他感染剂量减半。 40kg以上的儿童可按成人剂量给药。肾功能减退者 肌酐清除率>30ml/分钟者不需减量;肌酐清除率10~30ml/分钟者每12小时口服本品250~500mg(以阿莫西林计);肌酐清除率<10ml/分钟者每24小时口服本品250~500mg(以阿莫西林计)。血液透析患者 根据病情轻重,每24小时口服本品250~500mg(以阿莫西林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及结束时各加服1次。
2015-07-23 23:19
举报向医生提问
细菌进入鼓窒引起化脓感染,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能部分病例初起为病毒感染,尔后细菌侵入。常见为溶血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Ⅲ型肺炎球菌和变形杆菌等。多见于冬春季节,有血液病、营养不良、变态反应及心肺病患者、肾炎、糖尿病者易于诱发。据统计,5~16岁学龄儿童发病率高达3%,5岁以下者高达5%~10%,有时可反复发作多次。爱斯基摩人和美洲印地安人发病率较白人高得多,这是种族基因还是生活条件所致,尚未确定。
清肺消炎丸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施保利通片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单纯性唇疱疹;细菌性皮肤感染;因放射或细胞抑制剂治疗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辅助抗生素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如:支气管炎、咽峡炎、咽炎,中耳炎、鼻窦炎。
鼻渊通窍颗粒
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急鼻渊(急性鼻窦炎)属外邪犯肺证,症见前额或颧骨部压痛,鼻塞时作,流涕黏白或黏黄,或头痛,或发热,苔薄黄或白,脉浮。
磺胺嘧啶银乳膏
本品用于预防或治疗Ⅱ、Ⅲ度烧伤继发创面感染,包括对该药呈现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念珠菌等真菌所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