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坏疽性脓皮病
补充说明:坏疽性脓皮病
a******W 2015-07-29 20:3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坏疽性脓皮病一般指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少见的以微血管病性坏死为特征的感染性皮肤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可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
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涂抹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盐酸多西环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了皮肤溃疡、坏死等情况,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清创术、皮肤移植术等。此外,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环孢素软胶囊、硫唑嘌呤片、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2015-07-29 20:4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坏疽性脓皮病,本病表现为破坏性坏死性、非感染性的皮肤溃疡,临床还出现疖样结节、脓疱或出血性大疱。就早期结节红斑或脓疱,本病可归属于血管炎。触痛性的结节红斑,初为红色,以后中央变蓝色,最终形成溃疡。一个或多个水疱脓疱,类似痤疮、毛囊炎、一过性棘层松解性皮病或疱疹样皮炎等。两种皮损可同时出现鶒,也可互相转变。皮损可发生于正常皮肤或原有皮肤病的部位。潜行性边缘的痛性溃疡和渗出带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具有诊断价值。一旦明确诊断即予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本病患者对DNCB、念珠菌素和链激酶延迟反应有缺陷。这可以解释当网状内皮系统极度低下,当有微小的损伤或伤害时即可出现皮损新皮损亦可因针刺产生这一超敏反应尤其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接近皮损处最强烈。已证实在豚鼠皮肤中有一种能引起皮肤坏死的血清皮肤坏死因子,但其特异性不明。坏疽性脓皮病,公认的免疫机制缺陷的证据是:众多患者有丙种球蛋白病、异型蛋白病、T细胞失调或吞噬细胞缺陷等。无特异性改变表现为无菌性脓肿,其中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出血、坏死和肥大细胞浸润。凝结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在活动边缘表现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提示血管内皮是一个早期的靶器官。早期皮损与Behcet病、中性粒细胞性皮炎相仿。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也有部分相似浸润细胞中有较多的多形核白细胞,也有上皮细胞和巨细胞特别是在慢性病例中,单核细胞显著,甚至有上皮瘤样增生病理检查可排除阿米巴病和深部真菌感染。
2015-07-29 20:42
举报向医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