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妇科> 节育> 米非司酮功能主治

医生回答(3)

李易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米非司酮主要用于终止早孕、抗着床、引产、促进宫颈成熟以及子宫蜕膜剥脱等。该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为药物本身过敏者、肝功能异常患者应禁用。
1.终止早孕
米非司酮是一种类固醇类抗孕激素制剂,具有拮抗孕激素的作用。通过竞争性地阻断孕激素受体,干扰孕激素的正常代谢过程,从而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和胚胎排出。主要用法是口服给药,在医生指导下按处方剂量服用。
2.抗着床
米非司酮能够抑制下丘脑促黄体释放激素(LH)峰的形成,进而影响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干扰正常的排卵过程。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能模拟体内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影响,从而起到抗着床的效果。通常用于预防早期妊娠的发生,需按时服药以达到最佳效果。
3.引产
米非司酮可以引起子宫收缩,促使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体外。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阻断孕激素对子宫平滑肌的抑制作用,使其兴奋并产生收缩。在医师监督下进行,通常需配合其他药物如利凡诺等使用。
4.促进宫颈成熟
米非司酮可以上调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增强巨噬细胞分泌前列腺素E2(PGE2)的能力,而PGE2又能够刺激宫颈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胶原酶,进而软化宫颈。临床中常将米非司酮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来诱导宫颈成熟,具体用药时间和剂量应遵医嘱执行。
5.子宫蜕膜剥脱
米非司酮能够对抗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支持作用,使子宫内膜发生剥脱。这是由于该药物能够与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止孕激素与其受体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解除对子宫内膜的支持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引起的异常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米非司酮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建议饭后服用以减轻不适感。对于有肝肾疾病史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

2024-01-27 01:26

举报

吴世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米非司酮片的主要功能是与孕酮竞争受体,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

1、终止早孕

米非司酮片属于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药物,服用后可以与子宫内膜上的孕酮受体相结合,从而达到终止早孕的效果。

2、抗着床

米非司酮片还可以与孕酮竞争受体,有较强的抗着床作用,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疾病。

3、诱导月经

米非司酮片还可以与孕酮竞争受体,有较强的诱导月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

4、促进宫颈成熟

米非司酮片还可以促进子宫颈软化,有利于宫颈成熟,可以促进分娩顺利进行。

5、其他作用

米非司酮片还可以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服用上述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盲目用药,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如果患者服用药物以后,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08-04 06:35

举报

屈湘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米非司酮,除用于抗早孕、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外,还用于妇科手术操作,如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和取出、取内膜标本、宫颈管发育异常的激光分离以及宫颈扩张和刮宫术。可见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等。子宫痉挛所致 疼痛,可用止痛药处理。禁忌症有心、肝、肾脏疾病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长期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异位妊娠、出血紊乱、不顺应治疗用药者、不理解治疗作用者、卟啉症、宫内装置IUD、过敏者等均禁用。不能与利福平、卡马西平、灰黄霉素、巴比妥类、苯妥英钠、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并用。

2015-08-09 21:0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死胎 (胎死宫内)

孕妇在怀孕20周以后,胎死宫内称死胎,大约每两百个怀孕案例之中有一例。(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死亡者称为死产,亦属死胎之一种。)由于大约半数的死胎案例妊娠时期根本没有任何征兆显示存在问题,所以多数父母是在完全没意识到的情况下丧失胎儿。当胎动突然停止时孕妇则可能会怀疑出了状况。半数以上死胎为胎儿缺氧所致,缺氧原因有胎盘因素如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脐带脱垂、脐带打结、脐带绕颈影响供血;胎儿因素如多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畸胎;母体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过期妊娠;子宫局部因素如子宫张力过大或收缩力过强,子宫破裂等。胎儿死亡后,孕妇自觉胎动停止,乳房胀感消失,检查子宫不再继续增大,体重下降,胎心消失,则可考虑死胎可能。B型超声检查提示胎动、胎心消失,有时胎头已变形则可确诊。死胎多数能自行排出,若死后3周未排出,退变的胎盘和羊水释放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推荐医生更多

胡卫和 主治医师

提问

杭州阿波罗医院

李兰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文芬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梁梅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依俐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王晓红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