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氟桂利嗪注意事项
补充说明:氟桂利嗪注意事项
2015-08-17 20:4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氟桂利嗪是指氟桂利嗪制剂,氟桂利嗪制剂的注意事项一般包括饮食、药物使用、禁忌人群、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1、饮食
氟桂利嗪制剂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改善脑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等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脑血栓形成等疾病。在使用氟桂利嗪制剂时,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还可能会加重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2、药物使用
氟桂利嗪制剂有片剂、胶囊剂、分散片等多种剂型,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由于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等。另外,患者在使用氟桂利嗪制剂期间需要避免与抗癫痫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导致出现抑制作用,例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3、禁忌人群
氟桂利嗪制剂的禁忌人群主要包括对氟桂利嗪制剂过敏者、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患者等。
4、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在服用氟桂利嗪制剂后可能会出现嗜睡、疲惫、乏力、头晕、头痛、失眠、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通常在停药后会逐渐缓解。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进行治疗。
5、药物相互作用
氟桂利嗪制剂与利尿剂、抗精神病药物同用时,可能会导致药物的药效增强,从而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例如强直、震颤等。所以患者在使用氟桂利嗪制剂时,应避免与上述药物同时使用。
在使用氟桂利嗪制剂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氟桂利嗪制剂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在用药期间,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影响药效。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2022-09-09 16:09
举报氟桂利秦是一种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对动脉有选择性作用,但不影响心率及血压,对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对偏头痛有好的疗效的,长期服用有引起抑郁症,锥体外系反应,胃灼热感等需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情况进一步考虑的
2018-06-28 21:05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氟桂利嗪注意事项,脑动脉缺血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脑血管痉挛。②由前庭刺 激或脑缺血引起的头晕、耳鸣、眩晕。③血管性偏头痛的防治。④癫痫辅助治疗。⑤周围血管病:间歇性跛行、下肢静 脉曲张及微循环障碍、足踝水肿等。嗜睡和疲惫感为最常见。②长期服用者可以出现抑郁症,女性患者较常见。③锥体系症状,表现为不自主运动、下颌运动障碍、强直等。多数用药3周后出现,停药后消失。老年人中容易发生。④少数患者可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⑤消化道症状为胃部烧灼感,胃纳亢进,进食量增加,体重增加。⑥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口干,溢乳,肌肉酸痛等症状。但多为短暂性,停药可以缓解。肝功能不全、血卟啉病患者慎用。②老人和儿童慎用。③用于治疗眩晕时,应在控制症状后立即停药,初次疗程应在2个月内。治疗慢性眩晕时,症状于1个月内控制不佳者,应停药。④驾驶员及机器操作者慎用。
2015-08-17 20:54
举报氟桂利嗪注意事项,氟桂利嗪,①脑动脉缺血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脑血管痉挛。②由前庭刺 激或脑缺血引起的头晕、耳鸣、眩晕。③血管性偏头痛的防治。④癫痫辅助治疗。⑤周围血管病:间歇性跛行、下肢静 脉曲张及微循环障碍、足踝水肿等。本品为桂利嗪的二氟化衍生物,同样为选择性Ca2+拮抗剂,可阻止过量Ca2+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引起血管扩张,对脑血管的选择性较好,而对心肌血管作用较差,因此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小。对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血管收缩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对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作用更明显。可抑制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钙超载,保护脑组织。氟桂利嗪注意事项,对血管内皮细胞因缺氧弓I起的钙超载有防治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的完整性。可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微循环,对眼球震颤和眩晕起到抑制作用。本品通过阻断钙超载而防止阵发性去极化改变和细胞癫痫放电。本品还可抑制处于缺氧状态的红细胞摄钙过多,降低细胞脆性,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从而改善缺血缺氧区红细胞淤滞状态而改善微循环。氟桂利嗪注意事项,与桂利嗉一样,本品也具有抗组胺和镇静作用。 口服后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为2.4-5.5小时。连续服用5~6周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血液中90%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易贮存于脂肪组织。本品可透过血脑屏障,肝脏为其主要代谢器官,原形药及其代谢物从胆汁经粪便排出。
2015-08-17 20:54
举报向医生提问
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CT)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故而临床上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血栓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