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水中毒是怎么回事
补充说明:水中毒是怎么回事
a******W 2015-08-18 21:5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水中毒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功能障碍、慢性肾衰竭、心力衰竭或肝硬化等引起的身体水分潴留过多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水中毒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紊乱、电解质失衡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应立即就医。
1.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液排出。当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导致尿量减少,水分潴留,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增加尿液排泄。
2.肾功能障碍
肾功能障碍导致肾脏排水能力下降,使水盐平衡失调,引起水中毒的发生。针对肾功能障碍引起的水中毒,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通过人工手段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3.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影响了肾脏调节体液平衡的能力,使得钠离子浓度降低,血容量增多,进而诱发水中毒。对于慢性肾衰竭所致的水中毒,可遵医嘱采用低钠饮食以及限制液体摄入量来缓解症状。
4.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无法有效将血液回流至肺部,造成肺水肿,此时为了补偿缺氧状态,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促使肾小管重新吸收水分,进一步加重水中毒的症状。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通常需要应用强心剂如地高辛片、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等,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
5.肝硬化
肝硬化会影响肝脏代谢和排泄功能,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引起水中毒。治疗肝硬化引起的水中毒需首先治疗原发病,可通过戒酒、控制蛋白质摄入等方式延缓病情进展,同时配合医生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保肝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和液体摄入量,以便及时发现水中毒迹象。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电解质水平检测、肾功能评估和尿液分析等检查,以确定个体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2024-03-06 23:1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常说夏天要多喝水,可是喝水过量还会引起水中毒! 专家介绍,过量饮用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一些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即水中毒。因此,有些女孩子想靠大量喝水来减肥的方法是很危险的。 据介绍,人们常认为水中毒只在意外溺水事件中出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只是程度较轻、未引起重视而已。特别是夏季旅途中,人们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浃背,体内钠盐等电解质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时大量饮用淡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头晕眼花、呕吐、乏力、四肢肌肉疼痛等轻度水中毒症状。 专家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一要及时补充盐分。适当地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据介绍,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适时饮用。这样既可补充机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二要喝水少量多次。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每次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三要避免喝“冰”水。夏季气温高,人的体温也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以下的饮品。专家建议,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这样既可降温解渴,又不伤及肠胃,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
2015-08-18 22:01
举报向医生提问
系指机体摄入或输入水过多,以致水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又称“水中毒”或稀释性低钠血症。水中毒发生较少,仅在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或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才造成水在体内蓄积,导致水中毒。
浓氯化钠注射液
各种原因所致的水中毒及严重的低钠血症。本品能迅速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内液的水份移向细胞外。在增加细胞外液容量的同时,可提高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1.厌食和其相关的疾病-因代谢应激,如创伤或烧伤而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经性/精神性疾病或损伤-意识障碍-心/肺疾病的恶病质-癌性恶病质和癌肿治疗的后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2.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颌面部损伤-头颈部癌肿-吞咽障碍-上消化道阻塞,如食管狭窄;3.危重疾病-大面积烧伤-创伤-脓毒血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4.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5.本品能用于糖尿病病人。
奥利司他胶囊
用于18岁及以上成人体重超重(体重指数≥24)的患者的治疗。使用本产品,应同时配合低热低脂饮食。
布洛芬混悬液
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