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补充说明: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a******W 2015-08-20 14:4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一般是不一样的。
假性近视一般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从而导致看远处模糊不清,看近处基本正常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放松、休息、远眺等方式缓解症状,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真性近视一般是由于遗传、用眼不当等原因导致,患者会出现远视力减退、眼睛疲劳、眼球改变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等方式进行矫正,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散瞳验光、检影验光等方式进行检查,明确近视的度数,并根据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2015-08-20 14:5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近视,通俗一点说,是眼睛看近清楚,而看远不清楚的种状态,即只能看近,不能看远。儿童和青少
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年正在学校学习,读书、写字等近工作的时间较长,看近处物体,眼睛要使用调节功能,也就是眼睛里的睫状肌要收缩,长时间的近工作或不正当的过度使用眼睛,如看小说,打电子游戏机、看电视等可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痉挛状态,看远时本应松弛,这时也就松弛不了,一直看近状态,若眼底没发生病理改变的,称假性近视,也称调节性近视;若眼底发生病理改变,称真性近视。真性近视可分为:调节性真性近视、轴性真性近视、屈光指数性真性近视、曲率性真性近视等多种。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
真性近视的产生原因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公认的看法是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体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
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外因就主要是环境因素:这多见于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引发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
而引起近视眼的内因则包括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遗传素质是指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遗传近视的患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所以遗传是引发近视眼的一个因素。
而发育因素也是可以导致人们患近视眼的,因为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引发近视眼。
眼科专家提醒:由于高度近视眼的并发症较多,且能严重影响视功能,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眼底、眼压等,以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15-08-20 14:56
举报向医生提问
真性近视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检查仍存在的近视,真正的近视眼是正视眼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解除了调节作用后,眼的远点位于有限距离之内。换句话说,近视眼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造成眼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
症状起因:真性近视的产生原因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公认的看法是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体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就主要是环境因素:这多见于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引发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遗传素质是指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遗传近视的患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所以遗传是引发近视眼的一个因素。发育因素也是可以导致人们患近视眼的,因为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引发近视眼。
可能疾病:屈光不正 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就诊科室:眼科
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
清热解痉,去翳明目。用于肝阴不足,肝气偏盛所致的不能久视、青少年远视力下降;青少年假性近视、视力疲劳。
铁皮枫斗颗粒
益气养阴,养胃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干咳,口燥咽干,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大便干结,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近视乐眼药水
调节视力。用于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和连续近距离使用视力所引起的眼疲劳。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