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突发性耳聋原因
补充说明:突发性耳聋原因
a******W 2015-08-21 22:3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突发性耳聋可能由内耳供血不足、病毒感染、药物毒性、噪声暴露、梅毒感染等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内耳供血不足
内耳血管痉挛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影响听觉功能。可通过使用改善微循环和增加脑血流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倍他司汀、氟桂利嗪等。
2.病毒感染
病毒侵入内耳引起炎症反应,干扰正常听力传导。抗病毒药物是主要治疗方法,常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3.药物毒性
某些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内耳,对毛细胞造成损伤。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寻求医生帮助调整方案。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促进恢复,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
4.噪声暴露
长期处于高分贝环境中会导致内耳毛细胞受损,出现暂时性的听力下降。减少噪音暴露是关键,佩戴耳塞或耳机保护耳朵。若损害持续存在,则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
5.梅毒感染
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中的前庭大腺和耳蜗,进而导致听力丧失。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G等。
建议定期进行听力测试以监测病情变化,避免接触过大的噪音环境。对于梅毒感染引起的突发性耳聋,应尽快到医院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并发症。
2024-01-08 15:1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好!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早期)
伴有严重眩晕者,应采用镇静祛叶药物如安定、冬眠灵、爱莨尔等药。亦可用具有扩张末梢小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药前列腺素E160μg,ATP80mg,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脉滴注,90分钟滴完,亦可加用5~10mg静脉滴注。
(二)血管扩张剂
因多数系血管栓塞或痉挛造成供血不足,故应大量采用血管扩张剂,如丹参16~18g,溶于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654-230~40m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或组织胺2.75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Morimitsuo(1976年)倡用60%血管造影剂泛影葡胺10ml,每日静注,30次为一疗程。先做碘过敏试验,阴性后,首次注射2ml,无反应可用10ml。据说突聋系血一耳蜗屏障破坏所致,泛影葡胺分子可填补该屏障的裂孔,使钠泵重新活化,恢复耳蜗CM电位,有效率可达52%~86%。
】临床表现
1.耳聋
多为单侧耳聋,发病前多无先兆,少数患者则先有轻度感冒、疲劳或情绪激动史。耳聋发生突然,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以内听力损失方达到最低点。
2.耳鸣
可为始发症状,大多数患者可于耳聋时出现耳鸣,但耳鸣也可发生于耳聋之后。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听力可以提高,但耳鸣可长期存在。
3.眩晕
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多为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可与耳聋同时出现,或于耳聋发生前后出现。
4.其他
少数患者可有耳闷堵感、压迫感或麻木感。
检查
1.查体
鼓膜检查未见明显病变。音叉试验提示感音神经性聋。
2.辅助检查
(1)听力检查纯音测听:听力曲线一般显示中重度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聋,多呈高频下降型。声导抗检测:鼓室压力曲线正常。耳声发射及耳蜗电图提示蜗性损害。
(2)前庭功能检查一般于眩晕缓解期进行,常用冷热交替试验结合眼震电图描记,试验结果可能正常、减退或完全消失。
(3)影像学检查颞骨CT、内听道MR提示内听道及颅脑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015-08-21 22:37
举报向医生提问
突发性聋亦名特发性聋或暴聋,即在无耳鸣、耳聋的情况下,原因不明突然瞬间发生耳鸣、耳聋,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达到高峰者。多累及单耳,以40~60岁成年人发病率高,双耳患者占1%,男性较多,春秋季节易发病。发病率据Byl(1977年)统计为10.7/10万,北京同仁医院听力门诊统计,占初诊感音性耳聋的4.8%。据最近内外文献报道,此病似有逐渐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