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舌苔白厚
补充说明:舌苔白厚
a******W 2015-08-25 15:4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舌苔白厚可以考虑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腹部按摩、健脾化湿类药物、益生菌疗法等方法来改善。如果舌苔白厚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饮食调理
患者可适当食用小米粥、山药粥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轻胃肠道负担,缓解不适症状。
2.中药调理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舌苔白厚的具体表现开具相应方剂,如二陈汤、四君子汤等。这些方剂具有理气和胃、祛湿化痰的功效,能够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进而影响舌苔颜色。
3.腹部按摩
患者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顺时针轻柔地按压肚脐周围3-5分钟。此方法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需注意力度适中,以免引起腹痛。
4.健脾化湿类药物
此类药物包括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能有效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从而起到辅助去除舌苔的作用。
5.益生菌疗法
益生菌制剂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可通过口服补充剂形式摄入。 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减少有害菌过度发酵产酸导致口臭及异常舌苔现象发生。
针对舌苔白厚的症状,建议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或油腻的食物,如冰淇淋、炸鸡等,以减少对脾胃的负担。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有助于身体恢复。
2024-01-16 00:3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好, 舌苔白厚?有研究表明,舌苔是舌体上面说散布的一层苔垢,其实,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常人的舌苔都会有发白的现象,但一般都是比较薄的发白,如果舌苔厚白就说明你体内的胃肠已经发生了病变。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不同的舌苔症状体现出不同的胃肠疾病情况。
舌苔白厚?
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病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表证初起,以及疾病的恢复期。因为机里内在的病理改变不明显,所以舌苔的变化也接近正常的薄白舌苔。
白苔: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一般都多见于表证、寒证。如果舌苔白厚而干燥,则说明胃肠发生了病变,常常见于各种胃炎、肠炎及口臭症状中,同时,舌苔厚白还是胃肠上皮化生的一种警告,而肠上皮化生的严重与胃癌有着直接联系。
厚苔: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如果透过苔质不能能见到舌体,称之为厚苔。如果有胃肠病症状的话,出现厚苔就表明病情已经较为严重了,需及时入院进行治疗。
舌苔白厚只是一种症状,中医认为主要与胃火密切相关。多数的舌苔厚白是由胃内发生病症引起的,如不及时治疗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1、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
2、会影响人的胃口,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3、会引起胃热,产生积热就会导致面疮。
2015-08-25 15:43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在人的口腔里(包括舌苔上)生长有各式各样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它们平时互相制约,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对人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妨碍。如果因为疾病的需要,应用了大量多种广谱抗生素,那么这些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一些对抗生素比较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相对不怕这些抗生素的霉菌却乘机大量生长。由于霉菌大都会产生各种颜色,因而就可在舌头上出现从棕色到黑色的各种苔色,停用抗生素后可以自然恢复。 然而也有人并没有用过抗生素而出现黑苔。例如有些长期发热的人,可出现焦黑苔,中医认为是热极化火,火把舌苔“烤焦”了而形成黑苔。有一些慢性病,例如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这是病情危急的征象。 还有一种情况,当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时,也会出现黑苔。例如,怀疑自己患癌的“恐癌症”病人,有的没有几天舌苔就黑了,舌根部苔很厚甚至像毛发那样由后向前倾倒,等到检查后排除了癌肿,思想顾虑解除了,常可以无药而愈,黑苔自然消失。有人解释,在精神紧张时,口腔内酸度增加,有利于霉菌的生长。 此外,某些慢性病人出现肾亏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低下)时,有时也可见到黑苔,经过治疗,“肾亏”好转,黑苔也会自然消失。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口腔、中医
黄葵胶囊
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症,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成人患者。用于以下适应症的安全有效性信息主要来自国外研究资料,中国人群数据有限:1.用于治疗成人复发的或难治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2.用于治疗嗜酸细胞过多综合症(HES)和/或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伴有FIP1L1-PDGFRα融合激酶的成年患者。3.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MDS/MPD)伴有血小板衍生生
铝碳酸镁片
用于慢性胃炎和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热感(烧心);酸性嗳气;饱胀等。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