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通过飞沫传播,临床特征为咽喉部形成假膜和全身中毒症状。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细菌产生外毒素,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附着于黏膜细胞表面,导致局部坏死、脱落,形成特征性假膜。白喉的症状包括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发热以及出现白色膜状物覆盖在咽喉等部位。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等症状。
诊断白喉通常需要进行咽喉拭子培养以鉴定致病菌,同时还需要血清学检测来评估机体对白喉杆菌的免疫反应。此外,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评估肺部是否受累。白喉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者头孢类药物,以消除感染。对于重症病例,可能需要应用抗毒素血清以中和体内的毒素。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预防心肌损害。
白喉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呼吸系统负担,促进恢复。

2024-02-11 10:15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长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  白喉症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与感染病人接触传播。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灰白粗厚的假膜形成及外毒素引起的心肌、神经及其他脏器的损害,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人群普遍易感,呈世界性分布,尤多见于温带地区。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初春较多,大多预后良好,重症病人有一定的死亡率。
流行病学 编辑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由于普遍接种白喉类毒素,发病率明显降低。

白喉症传染源
  白喉病人或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流行期间典型病例仅占全部病人的2%~6%,不典型及轻症病例易于漏诊,因此有更多散播传染机会,传染期一般为1~2周,个别病人可持续带菌6个月或更久,持续的恢复期带菌者,鼻粘膜常有慢性炎症。

  健康人群的带菌率一般为1%~2%,亦可高达10%~20%,流行季节及其前后带菌者明显增多,国外曾有报告皮肤白喉为白喉杆菌的宿主及传染源。

白喉症传播途径
  主要为飞沫传染,亦可通过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物品或尘埃传播。白喉杆菌可在牛奶内繁殖从而引起暴发流行。

白喉症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性与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通过锡克皮肤试验(Shiek test)检查机体对白喉的免疫力,呈阳性反应者提示对白喉无免疫力。

流行季节
  大多数病例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与人们生活方式有关,天气寒冷大部分时间在室内活动,相互接触密切,疾病易于散播,同时此季节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咽部黏膜的炎性改变有利于白喉杆菌的侵袭。

2发病机制 编辑   由呼吸道或皮肤表层侵入的白喉杆菌,在上皮细胞繁殖,仅能引起局部组织轻度的炎症反应,常不侵入深部组织和血流。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该毒素有A、B两个片段,B片段无直接的毒性,但当它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A片段即进入细胞内,从而对细胞发生直接致死作用,表现为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坏死,并逐渐扩大融合,同时可见局部粘膜血管扩张充血,大量纤维蛋白渗出。渗出的纤维蛋白与坏死细胞、白细胞和细菌凝结在一起,覆盖在破坏的粘膜表面,形成本病的特征性假膜。假膜一般为灰白色,有混合感染时呈黄色或污秽色,伴出血时呈黑色。假膜质地致密,开始薄,继之变厚,边缘较整齐,不易脱落,用力剥脱时可出血。假膜形成处及周围组织呈轻度充血肿胀。假膜可由扁桃体向咽峡、鼻、喉、气管、支气管等处扩展,鼻咽、气管处的假膜易于脱落造成呼吸窒息。假膜范围愈广泛,毒素吸收量愈大,中毒症状亦愈重。如毒素始吸附于细胞表面,可为抗毒素所中和,若已进入细胞内,则不能被抗毒素中和。在某些感染非产毒性菌株也可以出现假膜。

2015-08-27 15: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白喉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棒状杆菌经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外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其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以及由细菌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季冬季较多。我国广泛推行白喉类毒素接种,发病率、死亡率显著降低。现仅在未进行免疫接种或免疫不完全的人群中偶然散发。

推荐医生更多

汪玉娇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杨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刘娇媚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孙红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李艳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胥琨琳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