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佛手柑精油副作用
补充说明:佛手柑精油副作用
a******W 2015-09-15 15:1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佛手柑精油可能导致皮肤过敏、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副作用,长期大量使用还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1.皮肤过敏
佛手柑精油中的某些成分可能通过激活组胺受体引起局部炎症和组织损伤。可表现为红斑、瘙痒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或脱屑。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该精油中含有的化合物能够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递质释放减少,进而影响神经冲动传导。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长期大量使用甚至可能导致昏迷。
3.呼吸抑制
当患者吸入过量佛手柑精油时,其挥发性成分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增多,从而引发呼吸困难。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肺通气不足,进一步加重缺氧状态,严重者可因窒息而死。
4.心律失常
由于精油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心脏的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或不规则,诱发心律失常。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晕厥等,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5.中毒症状
如果长时间大量使用佛手柑精油,会导致机体吸收过量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毒性作用,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精神错乱、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使用佛手柑精油时需谨慎,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孕妇及儿童不宜使用。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寻求医疗帮助。
2024-01-25 09:2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佛手的果实还能提炼佛手柑精油,是良好的美容护肤品。佛手的花与果实均可食用,可作佛手花粥、佛手笋尖、佛手炖猪肠等;有理气化痰、舒肝和胃、解酒之功效。 佛手干9~27克,败酱草按年龄计算,每岁l克,*岁以上每*岁增加1克,水煎,每日3次分服,服时可加白糖或葡萄糖,10天为一疗程。计治64例,皆愈,临床症状平均在4~6天内消失
2015-09-15 15:17
举报病情分析:你好,你是咨询精油的调配具体方法 指导意见: 建议滴数计算精油,20滴是1毫升,基底油毫升数÷2=可添加单方精油总滴数,下面以调配20毫升治疗蚊虫咬伤精油为例:基础油的选择:20毫升甜杏仁油或荷荷巴油;单方精油成份:薰衣草、茶树、佛手柑;精油总数量:20毫升基底油÷2=10滴精油;每种单方精油的滴数:薰衣草5滴茶树3滴佛手柑2滴=10滴
2015-09-15 15:17
举报病情分析: 佛手柑精油对于凉性体质的妇科炎症有治疗的效果,在使用精油来治疗妇科炎症时一定要注意,女性大多数人都会贫血,如果严重的贫血治疗妇科炎症时就要选择佛手柑精油 指导意见: 佛手柑精油对尿道感染、发炎、妇科炎症还能改善膀胱炎,在用于妇科炎症时可以进行坐浴的方式效果是最佳了,也可直接把精油滴于护垫上。因为是天然的所以用量上没有太多要求.用量需要根据说明书!
2015-09-15 15:17
举报病情分析: 你好,这个精油是有缓解阴道瘙痒,提高阴道抗菌能力的作用,但是,它不是药物,不可能彻底治愈霉菌。建议你采用正规的治疗霉菌的药物,只要药物用得对,你又坚持够疗程,没有治不好的霉菌。 指导意见: 如果是平日里保健,可以用这个精油,坐浴,每次15分钟,一天一次,也可以隔天一次。但并不能治愈霉菌,建议你正规治疗。同时内裤消毒,用品隔离,治疗期间不要同房,性伴侣最好也一起治疗。
2015-09-15 15:17
举报向医生提问
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不同原因导致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痨性贫血等。急慢性贫血:急性失血所致贫血、慢性贫血(如风湿病性贫血、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所致贫血、肝脏疾病所致贫血、慢性肾性贫血、恶性肿瘤所致贫血等)。
保妇康栓
主治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时有阴部瘙痒;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糜烂见上述证候者。
康妇炎胶囊
清热解毒,化瘀行滞,除湿止带。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及盆腔炎等妇科炎症。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左氧氟沙星片
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3.胃肠道感染,由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亲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4.伤寒。5.骨和关节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7.败血症等全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