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药知母
补充说明:中药知母
a******W 2015-09-29 09:5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中药知母是玄参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可作为中药材使用。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病症。
1、清热泻火
知母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火热内盛引起的口干口苦、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知母进行治疗。
2、滋阴润燥
知母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口渴、肠燥便秘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知母进行治疗。
知母具有一定的毒性,患者不可过量服用或者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中毒反应。此外,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患者不宜长期服用知母,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服用上述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018-05-30 08:4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知母适用于肺胃实热证,可辅助治疗咳嗽、痰黄稠、发热等不适症状。
知母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其可用于治疗肺胃实热证,能缓解咳嗽、痰黄稠、发热等症状。
若患者存在脾虚泄泻的症状,则不宜使用知母,以免加重病情。因为知母性寒,易伤脾胃阳气,故脾虚泄泻者慎用。
在应用知母时需注意药量适宜,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不良反应。此外,用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或刺激性的食物,以利于药物发挥最佳效果。
2024-01-08 21:16
举报知母,又名:荨,莐藩(《尔雅》),大芦水、兔子油草、蒜瓣子草,羊胡子草、马马草。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
根状茎横生于地面,其上有许多黄褐色纤维,下生多数粗而长的须根。
叶基生,丛出;线形,长15~70厘米,宽3~6毫米,质稍硬,基部扩大成鞘状。
①抗菌作用知母煎剂在琼脂平板上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沙伯氏培养基上,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也有些抑菌作用。
②解热作用浸膏2毫升/公斤(1毫升相当生药2克),与大肠杆菌(0.03%)2.3毫升,同时注射于家兔皮下,或先注射大肠杆菌,隔15分钟后再注入浸膏,体温均不升高,故认为有解热作用。
③其他作用浸膏给家兔静脉注射,小剂量(0.5毫升浸膏中性原液)时对呼吸及血压均无影响,中等量(1~3毫升)能抑制呼吸,血压亦轻微下降,大量(7毫升)则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导致死亡。
功用主治-知母的功效】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
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
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
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
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
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2015-09-29 09:54
举报向医生提问
副伤寒是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本病分布中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副伤寒丙的症状较为不同,可表现为轻型伤寒,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左氧氟沙星片
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3.胃肠道感染,由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亲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4.伤寒。5.骨和关节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7.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景志安神口服液
调理阴阳,益气安神。用于神经衰弱,症见失眠多梦,入夜烦热,眩晕头昏,记忆减退,神疲乏力。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
人参固本口服液
滋阴益气,固本培元。用于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酸耳鸣,大便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