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妇科> 乳腺炎> 乳腺专家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1、遗传因素

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患有乳腺癌,其后代患有乳腺癌的概率会比较高。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癌筛查的方式,明确是否存在乳腺癌的情况。对于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建议需要及时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式进行联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2、饮食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进食含有大量的雌激素的食物,比如动物卵巢、奶制品等,也可能会诱发乳腺癌。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西红柿、鸡蛋等。同时,患者还需要避免食用含有大量雌激素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电离辐射较高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体内的乳腺细胞发生癌变,从而诱发乳腺癌。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4、生活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熬夜、抽烟、酗酒等,也可能会诱发乳腺癌。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疾病。

5、其他因素

乳腺癌的发生还可能与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等因素有关。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紧张、焦虑等,以免引起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

2015-09-29 17:00

举报

医生回答(4)

李岗锋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乳腺增生

多发生于中年妇女,常在乳房内有多个大小不等而较硬的不规则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患者常感乳房疼痛,月经前症状加重,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临床上以乳腺肿块,疼痛及月经不调为特点。现代医学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乳腺增生的早期症状
1、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
2、乳头有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3、情绪不稳定:乳腺增生的症状表现有哪些?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2015-09-29 17:00

举报

吴庆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乳腺疾病临床种类
临床中,有80%的病人是在洗澡或更衣时无意发现的,等到出现症状再就诊时大多已处于Ⅱ、Ⅲ期;有的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的希望。如果早期发现Ⅰ期乳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乳腺炎

A 、急性乳腺炎:
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一般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由于哺乳方法不当、乳汁流出不畅,乳腺导管堵塞等情况下最易发生乳汁淤积,造成细菌繁殖;或在乳头破裂、乳头畸形或乳头外伤的情况下,细菌可从乳头逆行进入乳房而扩散至乳腺,引起感染。

2015-09-29 17:00

举报

姚平闯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乳腺疾病预防
婴儿期

乳房变化:整个婴幼儿期乳房都处于静止状态。但出生一周左右,有60%的初生儿乳头下面出现蚕豆大小的
硬结,双侧乳腺肿大,有时甚至有少量分泌物溢出。
呵护原则:别挤、别揉,听之任之。乳房是个受激素影响很大的器官,激素变化它就异常,婴儿出生后母体的激素供应突然中断,它立刻发现了。大约3周以后,婴儿自己调整好体内平衡,乳房自然恢复正常并进入静止期。

2015-09-29 17:00

举报

邓士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让女性痛苦不堪的乳腺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分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腺癌五大类,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就可能发生病变,随时导致生命危险。

2015-09-29 17:0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乳腺炎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化脓性感染,急性乳腺炎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慢性乳腺炎的特点是起病慢,病程长,不易痊愈,经久难消。

推荐医生更多

胡卫和 主治医师

提问

杭州阿波罗医院

李兰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文芬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梁梅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依俐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王晓红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