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低聚异麦芽糖醇
补充说明:低聚异麦芽糖醇
a******W 2015-09-30 23:5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低聚异麦芽糖醇主要通过肠道菌群发酵产生气体。
低聚异麦芽糖醇是一种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和肠道中会被细菌利用来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产生的气体可能会在肠道内积聚并被机体排出,从而引起腹胀、排气等症状。
如果患者还存在乳糖不耐受或慢性肠炎等消化吸收障碍疾病,则可能导致上述不适症状加剧。这是因为此类人群本身就存在消化吸收功能异常,而摄入低聚异麦芽糖醇后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负担,进而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建议适量食用含低聚异麦芽糖醇的食物,并注意观察自身反应。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应减少摄入量或避免长期大量食用以减轻不适症状。
2024-01-14 07:0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自然界中低聚异麦芽糖极少以游离状态存在,但作为支链淀粉或多糖的组成部分,在某些发酵食品如酱油、黄酒或酶法葡萄糖浆中有少量存在。 工业上以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需要一种酶,此酶为α-葡萄糖苷酶,又名葡萄糖基转移酶,简称α-糖苷酶。它能切开麦芽糖和麦芽低聚糖分子结构中α-1,6糖苷键,并能将游离出来的一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另一个葡萄糖分子或麦芽糖或麦芽三糖等分子中的α-1,6位上,形成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异麦芽五糖和潘糖等。 低聚异麦芽糖振动筛,低聚异麦芽糖筛粉机。
2015-09-30 23:53
举报低聚异麦芽糖是麦芽糖浆经葡萄糖转苷酶糖化转苷后制备而成的含有α-1,6键的分枝低聚糖。麦芽糖醇有两种规格,一种是结晶麦芽糖醇,是由高纯度麦芽糖加氢后结晶制备而成,液体麦芽糖醇是麦芽糖浆加氢后制备而成。低聚异麦芽糖和麦芽糖醇的本质区别是低聚异麦芽糖无需加氢处理,麦芽糖醇需要加氢处理。低聚异麦芽糖浆与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粘度很接近,食品加工时比饴糖容易操作,对于糖果、糕点等食品的组织与特性无不良影响。
折叠耐热性和耐酸性
低聚异麦芽糖耐热、耐酸性极佳。浓度50%糖浆在PH3、120℃之下长时间加热不会分解。应用到饮料、罐头及高温处理或低PH食品中可保持原有特性与功能。
2015-09-30 23:53
举报1、双杆因子功能: 低聚异麦芽糖醇是以高纯度低聚异麦芽糖醇为原料经先进的氢化反应和精致工艺而制成的,它与低聚异麦芽糖醇一样为肠内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而肠内有害菌肉毒梭状杆菌、埃希氏大肠菌等不能被利用。双歧杆菌以低聚异麦芽糖醇为营养发酵繁殖,增殖80倍之多逐渐占据肠内菌群优势,主导了一系列积极的健康的生理功能。 2、难龋齿的生理功能 低聚异麦芽糖醇与砂糖同食时,异麦芽糖殖基能阻止蔗糖形成不溶性的葡聚糖而结成齿垢,使蛀牙菌没有繁殖基地,从而使牙齿免受其腐蚀。而且低聚麦芽糖醇本身属不发酵糖,在口腔内不会产生有机酸,是一种极难龋齿的新糖质。 3、润肠通便的生理功能: 低聚异麦芽糖醇食用后,不被胃和小肠消化吸收而直达大肠。在大肠内被双歧杆菌利用发酵成乙酸·丙酸和乳酸等,降低了肠内PH,抑制有害菌生长,并促进肠道蠕动,增加了肠道消化功能和抗病能力。低聚低聚异麦芽糖醇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食用后它吸附大量水份,使大便水份增多,便量增加,性状变软,利于及时排便。 4、低热量和减肥的生理功能: 低热量: 低聚异麦芽糖醇是一种低热量 的营养性甜味剂,它的热量较低,主要是指由双歧杆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被大肠吸收而转化产生的,约2-2.5Kcal/g,因此热值很低,与麦芽糖醇相似。 食用低聚异麦芽糖醇后血糖值不会增高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由于不刺激胰岛素,脂蛋自脂肪酶(LPL)活性就不能激活,就不会摄取脂肪促进中性脂肪的蓄积。食用低聚异麦芽糖醇的减肥作用是有它本身热量低和不刺激胰岛素养从而不激活脂肪酶(LPL)两个原因所致。
2015-09-30 23:53
举报低聚异麦芽糖醇是以α-1,6键结合的低聚糖为主成分的糖浆为原料,在高压、高温、加氢条件下经镍(Ni)催化作用转化而制成的,又名还原低聚异麦芽糖。它是一种功能性糖醇,兼备功能性低聚糖和低热量糖醇甜味剂的双重优点,具有"双歧因子,难龋齿,改善便秘,低热量和减肥等生理功能。低聚异麦芽糖醇属于绿色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配料。长期食用低聚异麦芽糖醇,能促进人体大肠内双歧杆菌显著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调整微生态增强免疫力;同时也有益于降低血脂,提高钙铁吸收率等等。它适用糖尿病人长期食用,难以引起血糖升高,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弱。也适用肥胖人食用,利于减肥。由于低聚异麦芽糖醇分子量较大,渗透压较低,耐受性比山梨醇、木糖醇等好得多。低聚异麦芽糖醇非常适宜与帕拉金糖醇、木糖醇等结晶型糖醇相配伍生产无糖糖果。可广泛应用于饮料、酸奶、乳制品、果汁、月饼、蛋糕、面包、冰淇淋等食品行业生产具有双歧因子功能的无糖食品,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市场前景广阔。
2015-09-30 23:53
举报向医生提问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