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丹毒的原因
补充说明:丹毒的原因
a******W 2015-10-08 15:2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丹毒的病因主要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也可能是由于足癣、糖尿病、慢性肾炎或小腿静脉曲张导致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链球菌感染
由于皮肤微小破损处接触了含有大量溶血性链球菌的外界物品后,细菌通过伤口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迅速繁殖,导致局部毛细血管壁损伤和红细胞外渗。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方法,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口服药物,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噻吩、克林霉素进行输液治疗。
2.足癣
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当患者搔抓患处后,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从而增加丹毒的风险。抗真菌药膏可用于治疗足癣,如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等。
3.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受到损害,容易发生丹毒。此外,糖尿病患者常伴随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这为丹毒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控制血糖水平是关键,可通过饮食调整和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来实现。
4.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患者肾脏过滤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毒素积聚和水肿,使皮肤更容易受细菌侵袭而诱发丹毒。治疗通常包括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及服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药物以减轻肾脏负担。
5.小腿静脉曲张
小腿静脉曲张患者由于血液回流不畅,易造成下肢皮肤营养供应不足,此时皮肤变得脆弱,更易被细菌感染。弹力袜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腿部肿胀,但并不能治愈静脉曲张,若病情加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剥脱术。
建议定期体检,特别是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管理,可有效预防丹毒的发生。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穿着透气鞋袜也有助于降低丹毒风险。
2024-01-23 10:2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你好!偏方治疗 编辑
【病因】多因血分有热,火毒侵犯肌肤;或肝脾湿热下注,化火生毒,客于肌肤所致。若兼湿邪,郁蒸血分,经常复发,缠绵不愈。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
【症状】发病急骤,皮肤红肿疼痛,色如丹涂脂染,边界分明,多发于颜面、小腿、前臂等处,且多伴有寒战、高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疗法】
取穴方一 阿是穴(患部)、大椎、曲池(双)、委中(双)。发于上部者,配合谷、尺泽;发于下部者配血海、足三里、解溪、太冲。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0-15分钟,以每穴出血量约0.5-1毫升为度。其中解溪、太冲点刺出血,不拔罐。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015-10-08 15:30
举报你好!4 丹毒疾病治疗 编辑
1. 系统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复发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动期间,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但需要继续以间歇性小剂量维持较长时间以取得完全效果。
2.局部治疗:皮损表面可外用各种抗菌药物。加压治疗可减轻淋巴水肿,有助于预防复发。可辅以物理疗法,如窄波紫外线照射等。
3. 外科疗法:对以上治疗方案无效的持续性硬性水肿,可推荐用整形外科治疗。
2015-10-08 15:30
举报你好!2 丹毒临床症状 编辑
潜伏期2~5天。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丹毒的复发可引起持续性局部淋巴水肿,最后结果是永久性肥厚性纤维化,称为慢性链球菌性淋巴水肿。乳癌患者腋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由于淋巴淤滞,也易反复患丹毒
2015-10-08 15:30
举报你好! 丹毒是一种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真皮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2015-10-08 15:30
举报向医生提问
克拉霉素片
适用于对克拉霉素敏感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1.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2.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窦炎等;3.皮肤及软组织的轻中度感染:如毛囊炎、蜂窝组织炎、丹毒等。
肾宝片
调和阴阳,温阳补肾,扶正固本。用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妇女白带清稀。
益安回生口服液
温补脾肾,宁心安神,脱毒。用于缓解阿片类成瘾者戒毒时的戒断症状,证属脾肾阳虚,邪毒扰心者,症见面色无华,流涕,哈欠,寒战,腰膝酸软疼痛,食欲不振,舌淡脉弱。
清热散结片
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急性肠炎,急性菌痢,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淋巴结炎,疮疖疼痛,中耳炎,皮炎湿疹。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