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黄疸性肝炎> 黄疸性肝炎治疗

医生回答(2)

孙卓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炎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以及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伴有血清胆红素超过17.1umol/L均可以出现皮肤粘膜黄染的临床表现,以巩膜最为明显。黄疸按照原因可以分为三类即: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出现黄疸不一定都是肝炎,各种急性肝炎引起的黄疸只是属于肝细胞性黄疸,另外应该知道,黄疸只是肝炎的一个症状,黄疸不会引起肝炎。如果患者的黄疸色泽鲜明,并伴有口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吃一些干凉的食物比较好,比如冬瓜、西瓜、绿豆粥、水果、蜂蜜等;

2015-10-11 16:47

举报

黎永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黄疸型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2015-10-11 16:4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推荐医生更多

孙城城 主治医师

提问

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