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乳头溢液治
补充说明:乳头溢液治
a******W 2015-10-18 08:5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乳头溢液可以考虑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激光疗法、微波治疗、射频消融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确定溢液原因并获得适当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口服或外用处方药,如抗组胺剂、激素类药物等,根据医嘱确定剂量及使用时间。这些药物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乳头溢液的症状;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及潜在副作用。
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专业医师在特定穴位施以细针刺激来调节体内气血平衡,一般需要多次治疗。中医认为乳头溢液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针灸能调整内分泌系统工作状态,从而减少液体分泌;施行时应考虑个体差异及可能的风险。
3.激光疗法
激光疗法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专用设备对受影响区域进行精准照射,疗程数依病情而定。此技术利用高能量光线破坏异常组织而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目标是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渗出量。
4.微波治疗
微波治疗涉及将微波辐射聚焦于受损区域,在门诊条件下完成一次治疗过程。微波作用下产生高温效应,具有凝固止血效果;对于良性乳腺肿块所致之乳头溢液有益处。
5.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一种微创手术,通常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完成。该技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摧毁异常组织,适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乳腺纤维瘤导致的乳头溢液。
患者应定期自我检查乳房是否有异常发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建议采取低脂饮食,避免食用可能诱发乳腺疾病的食品,如炸鸡、薯条等。
2024-03-05 12:45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你好!1.乳头溢液病因诊断
对乳头溢液病人进行病因诊断时,除详细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外,还需仔细观察溢液类型及是单管溢液还是多管溢液。此外还应进行有关辅助检查,以帮助诊断。
2.溢液量的评估
除妊娠期、哺乳期乳汁正常分泌外,其他乳头溢液都属病理性溢液。溢液量的评估可分为5个等级。+++:不用挤压,自然流出。++:轻压时,丝状喷出。+:强压时流出2~3滴。±:强压时勉强可见。-:压迫亦不见溢液。治疗后评估乳头溢液量亦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参考。
2015-10-18 08:54
举报你好!2.真性溢液的处理
根据溢液的性质、细胞学检查、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所见,判断其溢液是否为肿瘤所致。
(1)非肿瘤性溢液的治疗 常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等引起。前者可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者可行中药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2)肿瘤性溢液的治疗 常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导管内乳头状癌所引起。前者行局部区段切除,后者应行乳腺癌根治术。
2015-10-18 08:54
举报你好!乳头溢液疾病治疗 编辑
乳头溢液性疾病种类较多,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比较复杂,不同的疾病又有共同的临床症状,且无特异性。各种辅助检查又各有其局限性。因此,乳头溢液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就有一定的困难,以致在疾病的处理上缺乏正确诊断的基础。
1.假性溢液
处理乳头溢液时,应首先区别真假溢液。假性溢液可行相应的局部治疗。
2015-10-18 08:54
举报你好!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可分为生理性溢液及病理性溢液。生理性溢液是指妊娠和哺乳期的泌乳现象、口服避孕药或镇静药引起的双侧乳头溢液及绝经后妇女单侧或双侧少量溢液等。病理性溢液是指非生理情况下,与妊娠哺乳无关的一侧或双侧来自一个或多个导管的间断性、持续性,从数月到数年的乳头溢液。
2015-10-18 08:54
举报向医生提问
乳头溢液(nippledischarge)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乳头溢液在乳腺疾病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腺疼痛。可分为生理性溢液及病理性溢液。生理性溢液是指妊娠和哺乳期的泌乳现象,口服避孕药或镇静药引起的双侧乳头溢液及绝经后妇女单侧或双侧少量溢液等。病理性溢液是指非生理情况下,与妊娠、哺乳无关的一侧或双侧来自一个或多个导管的自然溢液,间断性、持续性从数月到数年者。乳头溢液主要是指病理性溢液。
十味香鹿胶囊
疏肝解郁理气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用于肝郁兼痰凝证所致乳腺疾病。症见:乳房肿块胀痛或刺痛,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伴胸胁胀闷,善郁易怒,胸闷不舒,身重倦怠或纳呆,或经行腹痛,舌质淡或淡红或有瘀点吗,苔白腻,脉弦或涉。
甲磺酸溴隐亭片
用于内分泌系统疾病,非催乳素依赖性不育症,高泌乳素瘤,肢端肥大症,抑制生理性泌乳,良性乳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