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药皂角刺功效
补充说明:中药皂角刺功效
a******W 2015-10-18 17:3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高建军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尿道炎,膀胱炎,肾炎,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男性不育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无精子症,阳痿,早泄,包皮过长,包茎,包皮炎,龟头炎,包皮龟头黏连
提问
中药皂角刺具有祛风止痒、消肿排脓、活血化瘀、通乳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作用。由于皂角刺的药理作用较为复杂,若欲将其作为药材使用,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应用。
1.祛风止痒
皂角刺性温味辛,具有一定的祛风作用,能缓解因风邪侵袭引起的瘙痒症状。可遵医嘱煎服或外用,如配伍防风、蝉蜕等中药材以增强疗效。
2.消肿排脓
皂角刺入药后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因子的吸收和消退,从而达到消肿排脓的目的。若患者存在疖肿、痈等情况时,可以适当服用皂角刺进行调理。取适量皂角刺用水煎煮后外敷于患处即可发挥上述效果。
3.活血化瘀
皂角刺还具有一定活血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血液流通,改善淤血状态。对于跌打损伤、淤青等问题,皂角刺也有一定缓解作用。可将其制成丸剂口服,也可捣碎外敷。
4.通乳
皂角刺有疏通乳腺管的作用,因此对治疗产后缺乳有一定的帮助。产妇可以用皂角刺泡水饮用或者煎汤内服来辅助下奶。
5.增强机体免疫力
皂角刺含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这些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菌活性,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用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群长期适量食用有益无害;但特殊体质者需谨慎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皂角刺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但也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消化道出血等。因此,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避免盲目用药。
2024-02-27 12:4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中药皂角刺功效
药理作用
折叠抗癌作用
1.体外试验,热水浸出物对JTC-26抑制率为50-70%。
2.体内实验,对浊鼠肉瘤-180有抑制活性的作用。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60g/kg灌胃对肉瘤-180的抑制率为32.8%。
折叠中药化学成分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颜木素(fustin即3,7,3,4-四羟基双氢黄酮)、非瑟素(fisetin即3,7,3,4-四羟基黄酮),并含有无色花青素。
2015-10-18 17:32
举报中药皂角刺具有祛风止痒、消肿排脓、活血化瘀、通乳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作用。由于皂角刺的药理作用较为复杂,若欲将其作为药材使用,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应用。
1.祛风止痒
皂角刺性温味辛,具有一定的祛风作用,能缓解因风邪侵袭引起的瘙痒症状。可遵医嘱煎服或外用,如配伍防风、蝉蜕等中药材以增强疗效。
2.消肿排脓
皂角刺入药后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因子的吸收和消退,从而达到消肿排脓的目的。若患者存在疖肿、痈等情况时,可以适当服用皂角刺进行调理。取适量皂角刺用水煎煮后外敷于患处即可发挥上述效果。
3.活血化瘀
皂角刺还具有一定活血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血液流通,改善淤血状态。对于跌打损伤、淤青等问题,皂角刺也有一定缓解作用。可将其制成丸剂口服,也可捣碎外敷。
4.通乳
皂角刺有疏通乳腺管的作用,因此对治疗产后缺乳有一定的帮助。产妇可以用皂角刺泡水饮用或者煎汤内服来辅助下奶。
5.增强机体免疫力
皂角刺含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这些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菌活性,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用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群长期适量食用有益无害;但特殊体质者需谨慎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皂角刺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但也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消化道出血等。因此,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避免盲目用药。
2015-10-18 17:32
举报中药皂角刺功效
药材
皂角刺完整的棘刺有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
药材多纵切成斜片或薄片,厚在2毫米以下,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无臭,味淡。
以片薄、纯净,整齐者为佳。
2015-10-18 17:32
举报中药皂角刺功效
皂角刺,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之功效。常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2015-10-18 17:32
举报向医生提问
麻风病(Leorsy,Lepra)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甚广,据估计全世界现有麻风病人约一千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约有一半的麻风病人大概是同麻风病感染者密切接触而传染。麻风杆菌感染大概也能来自土壤,同犰狳接触,以及甚至同臭虫和蚊虫接触而受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