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和疼痛症状。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该药物能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进而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达到止痛的效果;同时也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起到退热的作用。
患者在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或出血等副作用,并遵医嘱使用。
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疼痛时需注意剂量控制以及长期使用的潜在风险,并按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2024-01-05 20:36

举报

医生回答(4)

李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不良反应 1.常见有胃肠道反应,如胃不适,烧灼感,反酸,纳差,恶心等,停药或对症处理即可消失。长期应用可出现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2.少数出现浮肿,少尿,电解质紊乱等。3.偶有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1%),如头痛,眩晕,嗜睡,兴奋等。4.注射部位肿痛。禁忌 下列患者禁用:1.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2.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患者。3.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5.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6.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的肝、肾和心脏功能衰竭患者(见注意事项7.妊娠后三个月(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2015-10-24 20:57

举报

贺阳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通用名称: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商品名称:迪根汉语拼音:shuanglvfensuannahuanshipian主要成份 活性成份:双氯芬酸钠。性状 本品为白色和粉红色的双层片。适应症 1.用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的关节肿痛症状。 2.缓解各种软组织急性发作期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等。 3.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4.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2015-10-24 20:57

举报

郝雨欣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注意事项 1.避免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合并用药。2.根据控制症状的需要,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可以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3.在使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不良反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1)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状,也无论患者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史或严重的胃肠事件病史。(2)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使病情恶化。(3)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应停药。(4)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增加,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和穿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2015-10-24 20:57

举报

闵海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主治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关节炎,风湿性疼痛,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急性轻度疼痛,急性中度疼痛,手术后疼痛,创伤后疼痛,疼痛弧征。规格型号 0.1g*12片用法用量 1.作为常规推荐,用药剂量应随不同个体作相应调整,并应尽可能在短的时间间隔内给予最小有效量。药片须整片吞服,用液体送下,不可分割或咀嚼。宜于与食物同服。 2.成人:本品推荐剂量为一日一次,每次75mg(1片)。最大剂量为150mg(2片),分两次服用或遵医嘱。对轻度及长期治疗病人,每日服用75mg。对夜间及清晨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在傍晚服用75mg。 3.儿童及青少年:因本品剂量较大,儿童及青少年不宜使用。

2015-10-24 20:5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类风湿病,尪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临床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可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2%-0.4%, 共有近500万患者。本病特点是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80%患者发病于35-50岁。同时类风湿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营养、职业、心理和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都有关系。

推荐医生更多

朱红梅 主治医师

提问

贵阳强直医院

鲁业东 主治医师

提问

贵阳强直医院

陈乐天 主治医师

提问

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

韩冬 主治医师

提问

哈尔滨强直风湿医院

刘俊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痛十凤医院

崔曙乐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痛十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