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抑郁> 产后抑郁量表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产后抑郁可以通过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评估,该表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劳迟钝、自我价值感下降、焦虑等症状项目。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1.情绪低落
产后抑郁主要是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睡眠障碍、心理压力等因素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使个体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这种情感状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感受上,可能伴随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
2.兴趣减退
当产妇受到内分泌失调的影响时,体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降低对日常活动的兴趣。这可能导致对以前喜欢的事情失去热情,甚至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感到乏味或无趣。
3.疲劳迟钝
产后抑郁会影响身体的能量代谢,导致疲劳迟钝。此外,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也会加剧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的身体疲乏,即使休息后也不能缓解,可能伴有行动迟缓、思维反应变慢等情况。
4.自我价值感下降
产后抑郁患者会因为缺乏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产生负罪感,长期如此会使自尊心受损,进而出现自我价值感下降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持消极态度,严重时可诱发自卑、内疚等不良情绪。
5.焦虑
焦虑可能源于新妈妈对于育儿经验不足以及角色转变的心理压力,也可能是由生物学因素如遗传易感性、神经调节异常所致。焦虑常常伴随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还可能出现肌肉紧张、不安、恐慌等症状。
针对产后抑郁,建议进行心理咨询或专业评估以确定症状严重程度,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重要的是要确保充足的休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并获得家人和社会支持,以促进身心健康。

2024-03-17 06:01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忧郁症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可睡,但1~2小时后即醒,醒后再难入睡。也有的整夜不眠;坐卧不安,控制不 忧郁症 住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的痛苦体验。有些人表现为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沮丧、忧伤、自卑正确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希望,如果您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疾病的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早治疗早健康。

2015-10-25 18: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又叫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rm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心理、分娩及社会因素有关。

  •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产后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和社会心理因素与本病发生有关。 1.生物学方面 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著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突然迅速撤退,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 2.社会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难、婴儿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3.产妇心理因素 对母亲角色不适应、性格内向、保守固执的产妇好发此病。 产后忧郁症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还不明确,患有产后忧郁症者不一定发展成产后抑郁症,但患有产后忧郁症者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增加,也有可能一部分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忧郁症的较重类型,或是产后忧郁症发展的结果。 (二)发病机制 过去的研究认为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衡可能是PPD的病因,但其确切的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PPD的高危因素包括抑郁症病史(特别是产后抑郁)、个性脆弱、缺乏社会支持、不良婚姻关系、家庭纠纷、意外生活事件、围生期母婴合并症和贫穷等。妊娠期存在有抑郁症候者发生PPD的可能性很高。

  • 可能疾病: 产后抑郁症 产后精神病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抑郁症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心理、产科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