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新生儿破伤风怎么办
补充说明:新生儿破伤风怎么办
a******W 2015-10-31 15:2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新生儿破伤风可以通过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伤口护理以及支持疗法。若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通过静脉注射给药,通常为单次剂量。此药物含有特异性抗体,能迅速中和游离的破伤风梭菌毒素,从而预防破伤风感染。
2.破伤风抗毒素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通过皮下或肌内注射给予,一般为一次剂量。该产品中含有特异性抗体,能够中和未被封闭的破伤风梭菌外毒素,起到预防作用。
3.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通常包括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这些药物可有效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防止其产生毒素,从而控制病情进展。
4.伤口护理
伤口护理包括定期清洁、消毒伤口,必要时清创术及包扎。良好的伤口管理有助于减少细菌数量,降低发生破伤风的风险。
5.支持疗法
支持性治疗包括营养补充、电解质平衡调整以及呼吸功能锻炼等。这些措施旨在维持患者整体健康状态,促进身体恢复能力,对新生儿尤为重要。
新生儿破伤风需密切监测呼吸功能,因为该病可能导致窒息风险增加。此外,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肌肉痉挛的刺激性药物,如阿托品,以免加重痉挛症状。
2023-12-29 06:3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新生儿破伤风, 潜伏期3~14天,多为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
2015-10-31 15:25
举报表现为小儿出现口张不大,不吃奶,哭声小,随后出现全身性强直性抽搐。本病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发病后尽早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和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治愈后无后遗症。请放心
2015-10-31 15:25
举报因大多在生后六、七天发病,故民间又称“四六风”或“七日风”。又因细菌是经脐部侵入且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口紧闭,故又名“脐风”及“锁口风”。 目前全国已基本消灭本病,但有些地区仍有散发,值得重视。本病是由于接生时,脐部消毒处理不当所致。如用未经消毒的剪刀断脐或用不洁的布料包裹脐端,破伤风桿菌就可在脐部生长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外毒素毒力很强,对神经组织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可引起全身肌肉痉挛,亦可造成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是新生儿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2015-10-31 15:25
举报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 of newborn)是由破伤风厌氧芽孢梭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桿菌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2015-10-31 15:25
举报向医生提问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城市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本病已甚罕见,但在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本病仍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因此,很好地掌握本病的防治知识,对于广大医务人员来说,仍属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