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肛瘘> 免疫力治疗肛门瘘管

精选回答(1)

曾重 副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外科,男科疾病

提问

免疫力治疗肛瘘管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是指肛管直肠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大部分由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的肿胀和疼痛、排便困难、肛门分泌物增加等。免疫力治疗是一种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肛瘘的方法,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法有治疗效果。

肛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药治疗等。药物治疗一般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手术治疗包括肛瘘切开术、挂线疗法、肛瘘切除术等。中药治疗则是通过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槐角丸、化痔片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影响病情恢复。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卫生,勤换内裤,以免出现感染的情况。

2018-05-19 21:06

举报

医生回答(5)

程银兵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免疫力治疗肛门瘘管可以考虑营养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中医药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涉及提供适当的食物补充剂或高卡路里饮料,以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此措施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辅助治疗肛门瘘管。因为充足的营养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并支持全身免疫功能。
2.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使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等来调整患者的免疫反应,使其更加平衡。该措施针对异常活跃的免疫系统导致的肛门瘘管炎症。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局部的免疫细胞活化及过度增殖,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3.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疗法包括草药内服外敷、针灸等多种方法,需个体化调配方案。中医认为肛门瘘管多因湿热下注引起,通过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作用机制得以治疗。虽然效果相对较缓,但副作用小且能全面调理身体状态。
在实施任何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风险。此外,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024-01-06 20:40

举报

闵金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肛门瘘管的表现:流脓是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多少有关,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以后封闭的瘘口破溃,症状方始消失。由于引流不畅,脓肿反复发作,也可溃破出现多个外口。较大较高位的肛瘘,常有粪便或气体从外口排出。检查时外口常为一乳头状突起或是肉芽组织的隆起,挤压有少量脓液排出,多为单一外口,在肛门附近。也有多个外口,外口之间皮下瘘管相通,皮肤发硬并萎缩。也有多个外口位于两侧,瘘管成“马蹄形”,直肠指诊在病变区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有触痛,随索状物向上探索,有时可扪及内口。若外口不整齐,不隆起,有潜行边缘,肉芽灰白色或有干酪样稀薄分泌物,应怀疑为结核性肛瘘。提高免疫力治疗肛门瘘管是一必要选择。

2015-11-09 15:20

举报

童欢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提高免疫力治疗肛门瘘管是一必要选择。从临床治疗角度以肛瘘和括约肌的关系较重要,可分为:①括约肌间型——最常见一种,内口位于齿线,瘘管在内外括约肌间行走,外口在肛门周围皮肤;②经括约肌型——瘘管经外括约肌及坐骨肛管间隙而在肛周围皮肤上穿出;③括约肌上型——不常见。瘘管同上穿破肛提肌而在肛门周围远处皮肤上穿出;④括约肌外型——少见,内口在齿线上直肠壁,外口在肛周远处皮肤上,瘘管在内外括约肌外,经肛提肌而下。

2015-11-09 15:20

举报

林东升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肛门瘘管:外瘘和内瘘:外瘘至少有内外二个瘘口,一个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多数距肛门2~3厘米,称为外口,另一个在肠腔内,多数在齿线处肛窦内,称为内口,少数内口在中齿线上方,直肠壁上。内瘘的内口与外瘘相同,并无伤口,临床所见90%为外瘘。提高免疫力治疗肛门瘘管是一必要选择。

2015-11-09 15:20

举报

赵立垠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疤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行走在内外括约肌附近,外口皮肤生长较快,常有假性愈性,引起反复发作。管道的感染多数为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性。

2015-11-09 15:2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感冒 (急性鼻咽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卡他性鼻炎,普通感冒,伤风)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总体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平常所说的都是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感冒大多在人们着凉后引起,开始有鼻咽部干、痒、灼热感,继而出现喷嚏、鼻塞、鼻流清涕、流眼泪等症状。1-2天后可伴有咽痛、咳嗽、或有发热、头 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或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无合并症,5-7天可痊愈。不论年龄大小,一年四季都可以感冒,但在秋冬季节气温变化明显时发病较多。一般每人一年可感冒2-5次,小儿、老人和体质不好的人感冒的次数则会增加。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