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儿童好动症
补充说明:儿童好动症
a******W 2015-11-17 11:2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儿童好动症可以考虑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家庭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来改善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通过正面强化、负向消除等方式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通常由专业心理医生指导患儿完成。此方法旨在改变不恰当的行为模式,如过度活跃、注意力分散等,从而缓解好动症的症状。
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涉及识别并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及情绪反应,一般需要多次会诊才能见效。该策略有助于纠正患者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错误认识,减少因误解而产生的焦虑或压力感。
3.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包括模拟真实情境练习沟通技巧,通常需配合角色扮演进行。此举可提高患儿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与适应能力,降低由于缺乏相应知识造成的困扰程度。
4.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侧重于改善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方式,促进理解和支持,可能需要数周时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行为有重要影响,调整后能为患儿提供更稳定和谐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减轻其行为问题。
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包括使用中枢兴奋剂如甲丙氨酯或利他林来控制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大脑神经传递物质失衡状态,进而改善相关临床表现。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应确保由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监督执行,以监测潜在风险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且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
2024-03-07 18:5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啊,生命在于运动,让小孩子多蹦蹦跳跳还是有好处的啊,就是你要多看护些,别让他做什么危险的事,防止意外发生就可以了。乱动也就是不专心,多做一些能集中注意力的游戏 或者长大了就不会了 。不用那么着急的。其实好动的孩子多好啊,活泼快乐..
2015-11-17 11:21
举报有可能是缺锌导致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主要考虑是否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可以去综合性医院的精神儿科给孩子做个测评,看看是否是超年龄的多动。判断孩子是否是多动症的重要因素是孩子的多动是否分场合。孩子上课贪玩要多从兴趣入手引导,切记过度的批评。
2015-11-17 11:21
举报你好:是的,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儿童多动综合征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部分病例无活动过多的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常伴有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等现象。
2015-11-17 11:21
举报多动症的两个突出表现: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造成多动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它又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或轻度脑损伤。可能造成孩子多动症的原因有内、外因两种。内因包括遗传的作用----因为学者们发现患儿的亲属中患多动症的人要比其它家庭的人多。还有些孩子在出生时或母亲怀孕时出现过宫内感染、缺氧,出生时的窒息等,可能造成了大脑的损害。
2015-11-17 11:20
举报向医生提问
注意力老不集中很有可能是由神经衰弱引起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注意力老不集中的症状长期存在,无法自我克服的话,就应该尽快进行心理咨询,请心理医生诊断是否是神经衰弱。一旦确诊,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以免耽误病情,不利于神经衰弱的康复。
症状起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是灵活性的过度紧张。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在机体各项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具有相当高的耐受性,一般情况下并不容易引起神经衰弱或衰竭。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虽然产生了疲劳,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复,但是,强烈紧张状态的神经活动,一旦超越耐受极限,就可能产生神经衰弱。
就诊科室:神经、心理
杞枣口服液
补肾健脾,益气养血。用于小儿因脾肾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无华,记忆力减退等症及对高血铅儿童能促进血铅的排除。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
用于成人及6-17岁儿童有或无先天的偏头痛发作的急性治疗。不适用于预防偏头痛,不适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头痛患者。
盐酸达泊西汀片
必利劲适用于治疗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18至64岁男性早泄(PE)患者:1.阴茎在插入阴道之前、过程当中或者插入后不久,以及未获性满足之前仅仅由于极小的性刺激即发生持续的或反复的射精;2.因早泄(PE)而导致的显著性个人苦恼或人际交往障碍;3.射精控制能力不佳。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