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儿童孤独症的成因
补充说明:儿童孤独症的成因
a******W 2015-11-17 13:0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儿童孤独症的成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大脑结构异常、环境因素以及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因此需要针对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治。
1.遗传因素
儿童孤独症可能由多个基因突变引起,这些基因参与大脑发育和功能。遗传研究发现,如果家族中存在相关病例,则患病风险增加。针对遗传性孤独症,可考虑进行基因检测以评估特定基因变异的风险。
2.神经递质异常
神经递质是帮助神经细胞传递信号的小分子,其平衡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某些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的不平衡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药物管理可用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例如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改善5-羟色胺低下的情况。
3.大脑结构异常
大脑结构异常包括额叶皮层薄化或其他区域连接缺陷,这些都与孤独症核心特征有关。通过MRI或CT扫描可以观察到这些异常。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帮助识别大脑活动模式中的异常,进而指导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4.环境因素
孕期感染、围产期并发症或早期生活压力事件可能会干扰大脑发育过程,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早期干预策略,如应用行为分析法,有助于促进正常发育轨迹并减轻症状严重程度。
5.免疫系统异常
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反应与孤独症的发展可能存在关联,因为某些自身抗体可能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是管理免疫介导的孤独症症状的一种方法,例如生物反馈技术或营养补充剂。
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心理评估和行为监测,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或儿科医师,制定合适的教育和行为管理计划。
2024-03-15 13:0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您最好是及时去正规大医院给孩子检查一下,有问题要及时矫正。平时多给孩子交流,多让孩子给小朋友一块玩会有好处
2015-11-17 13:07
举报您好,一般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您最好是带孩子去专业大医院做个检查
2015-11-17 13:07
举报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一般和精神因素,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系。这个一般就是要多和小孩在一起,就可以多和他玩玩就行了,小孩的能力是家长陪养的什么人家出什么样的人材所以这个就多交流,家长学一些礼仪后教小孩。
2015-11-17 13:07
举报孤独症是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此症患病时间越短,智能低下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这种情况可到儿童心理科进 行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及早正规科学的治疗有利于孩子的康复。
2015-11-17 13:07
举报向医生提问
儿童孤独症过去称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autism)、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在分类学上目前归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称为广泛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其患病率据西方报道约为儿童的4~10/万。我国过去报道极少,近年逐渐增加。男孩多见(男∶女约为5∶1)。本病病因未明。双生儿研究提示在单卵双生儿中同病率高于双卵者。脑电图及脑影像检查均有较高的异常率,但不具特异性。神经系统软体征也较多。某些疾病,例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并发孤独症症状者也较多。孤独症最早的发病率报道为2-4/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孩明显多于女该,男:女的为4:1.我国尚无流行病学调查。
症状起因:Kanner于1943年首先提出孤独症诊断后,也同时提出了孤独症的病因是由于父母亲在情感方面的冷漠和教养过分形式化所造成,经过数十年的广泛研究,现在已经证实孤独症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无关,而所谓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式化其实表明父母可能存在轻型的类似障碍。尽管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有关学者对孤独症的病因开展了极为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胎儿宫内环境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成为目前病因研究的热点。其他因素包括免疫因素、营养因素等,综合有关研究,目前认为孤独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感染、宫内或围产期损伤等)作用于具有孤独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所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一.遗传因素1991年Foltein和Piven报道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流行病学调查也确认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3%,远高于一般群体,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家族中即使没有同样的病人,但也可以发现存在类似的认知功能缺陷,例如语言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学习障碍、精神障碍和显著内向等,这些都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遗传学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诸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苯丙酮尿症以及Ret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的症状与孤独症有关。然而多数孤独症患儿并没有上述遗传性疾病,因而近年来大量的有关研究集中在寻找其他有关染色体和基因异常,来自母亲的15号染色体长臂、X染色体、7号染色体长臂区域的异常被认为与孤独症有关,其中15号染色体长臂部位,被认为与阅读障碍有关,而阅读障碍也是孤独症的表现之一,因而受到重视。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发现了一些可能与孤独症相关的所谓候选基因(CandidateGene),例如Serotonintranportergene和c-Harvey-raoncogene。需要指出的是,有关孤独症儿童染色体和基因异常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多数学者认为,孤独症很可能不是一个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多基因遗传可能性较大。二.感染和免疫因素一些学者研究了免疫和感染因素在孤独症病因中发挥的作用,在感染方面,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被认为可能与孤独症发病有关,双生子研究发现,孤独症双生子的先天性微小异常发生率要高于非孤独症双生子,而这些异常与先天性感染有关。由于在孤独症儿童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较高,T淋巴细胞亚群也与正常人群有差别,提示孤独症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但是研究结果不一,在孤独症病因学中的意义尚不明了。
常见检查: 脑电图
就诊科室: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