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儿童孤独症都有哪些症状
补充说明:儿童孤独症都有哪些症状
a******W 2015-11-17 15:3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非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行为。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儿科医生的帮助。
1.社会交往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者存在社交互动和沟通技能缺陷,导致难以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这些障碍可能表现为缺乏眼神接触、表情呆滞、无法理解他人情感等。
2.语言交流障碍
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异常,影响了正常语言功能的发展,从而出现语言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延迟或完全缺失语言发展,或者虽然有语言但不能有效地运用。
3.非语言交流障碍
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肢体协调困难,导致无法正确使用身体语言进行交流。这包括手势、面部表情和姿势,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误解或被误解的情况发生。
4.兴趣狭窄
孤独症患者的认知处理模式受到限制,使他们专注于特定的兴趣领域而忽略其他事物。这种兴趣狭窄可能表现为长时间沉迷于单一游戏、玩具或活动,排斥新的体验。
5.刻板行为
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因为大脑皮层的功能紊乱,导致其出现重复性动作或仪式化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反复旋转物体、拍手或跺脚,且通常不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目的。
针对儿童孤独症的症状,建议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行为评定测试。治疗措施可包括行为疗法、语言疗法和社交技能培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日常环境调整,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参与适宜的亲子活动以促进家庭互动。
2024-02-26 23:3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孤独症患者病情从温和到严重有许多类型,至今还没有一种特效的治疗方法。有些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步减轻,严重者将影响正常脑功能,治愈难,也有可能终身不治。但如果有特殊训练的老师,特殊的教育方法,自闭症患者可逐渐适应正常生活。
2015-11-17 15:30
举报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非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行为。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儿科医生的帮助。
1.社会交往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者存在社交互动和沟通技能缺陷,导致难以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这些障碍可能表现为缺乏眼神接触、表情呆滞、无法理解他人情感等。
2.语言交流障碍
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异常,影响了正常语言功能的发展,从而出现语言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延迟或完全缺失语言发展,或者虽然有语言但不能有效地运用。
3.非语言交流障碍
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肢体协调困难,导致无法正确使用身体语言进行交流。这包括手势、面部表情和姿势,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误解或被误解的情况发生。
4.兴趣狭窄
孤独症患者的认知处理模式受到限制,使他们专注于特定的兴趣领域而忽略其他事物。这种兴趣狭窄可能表现为长时间沉迷于单一游戏、玩具或活动,排斥新的体验。
5.刻板行为
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因为大脑皮层的功能紊乱,导致其出现重复性动作或仪式化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反复旋转物体、拍手或跺脚,且通常不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目的。
针对儿童孤独症的症状,建议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行为评定测试。治疗措施可包括行为疗法、语言疗法和社交技能培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日常环境调整,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参与适宜的亲子活动以促进家庭互动。
2015-11-17 15:30
举报一般而言儿童孤独症患者多数有智力障碍,因此建议你可以带他去做一次智力测试,此外他是在学校和同学有人际交往障碍,那么你要观察他平时在家里和你们的交流是不是也比较冷淡,此外他平时的兴趣爱好如何,要通过这些因素综合判断,如果他有这些症状就要往这方面考虑。
2015-11-17 15:30
举报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由此判断你的孩子有这种可能,但是他已经11岁,如果智力有问题的话应该会比较容易发现。
2015-11-17 15:30
举报向医生提问
儿童孤独症过去称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autism)、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在分类学上目前归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称为广泛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其患病率据西方报道约为儿童的4~10/万。我国过去报道极少,近年逐渐增加。男孩多见(男∶女约为5∶1)。本病病因未明。双生儿研究提示在单卵双生儿中同病率高于双卵者。脑电图及脑影像检查均有较高的异常率,但不具特异性。神经系统软体征也较多。某些疾病,例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并发孤独症症状者也较多。孤独症最早的发病率报道为2-4/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孩明显多于女该,男:女的为4:1.我国尚无流行病学调查。
症状起因:Kanner于1943年首先提出孤独症诊断后,也同时提出了孤独症的病因是由于父母亲在情感方面的冷漠和教养过分形式化所造成,经过数十年的广泛研究,现在已经证实孤独症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无关,而所谓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式化其实表明父母可能存在轻型的类似障碍。尽管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有关学者对孤独症的病因开展了极为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胎儿宫内环境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成为目前病因研究的热点。其他因素包括免疫因素、营养因素等,综合有关研究,目前认为孤独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感染、宫内或围产期损伤等)作用于具有孤独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所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一. 遗传因素 1991年Folstein 和 Piven报道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流行病学调查也确认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3%,远高于一般群体,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家族中即使没有同样的病人,但也可以发现存在类似的认知功能缺陷,例如语言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学习障碍、精神障碍和显著内向等,这些都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遗传学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诸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苯丙酮尿症以及Ret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的症状与孤独症有关。然而多数孤独症患儿并没有上述遗传性疾病,因而近年来大量的有关研究集中在寻找其他有关染色体和基因异常,来自母亲的15号染色体长臂、X染色体、7号染色体长臂区域的异常被认为与孤独症有关,其中15号染色体长臂部位,被认为与阅读障碍有关,而阅读障碍也是孤独症的表现之一,因而受到重视。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发现了一些可能与孤独症相关的所谓候选基因(Candidate Genes),例如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和c-Harvey- ras oncogene。需要指出的是,有关孤独症儿童染色体和基因异常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多数学者认为,孤独症很可能不是一个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多基因遗传可能性较大。 二. 感染和免疫因素 一些学者研究了免疫和感染因素在孤独症病因中发挥的作用,在感染方面,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被认为可能与孤独症发病有关,双生子研究发现,孤独症双生子的先天性微小异常发生率要高于非孤独症双生子,而这些异常与先天性感染有关。由于在孤独症儿童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较高,T淋巴细胞亚群也与正常人群有差别,提示孤独症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但是研究结果不一,在孤独症病因学中的意义尚不明了。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心理
氨酪酸片
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肝昏迷、尿毒症、催眠药及煤气中毒等所致昏迷的苏醒剂。此外,口服可用于脑血管障碍引起的偏瘫、记忆障碍、语言障碍、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及精神幼稚症等。
乌苯美司胶囊
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 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 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
盐酸丁咯地尔片
1周围血管疾病:雷诺综合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间歇性跛行。2慢性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眩晕、耳鸣、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等。
富马酸喹硫平片
各型精神分裂症。本品不仅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焦虑及认知缺陷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