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
补充说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
2015-11-20 09:0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情绪、作息、运动、药物等方面。
1、饮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适当锻炼,如慢跑、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
2、情绪
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心绞痛发作。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作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以免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4、运动
患者平时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能够加快身体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病情。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5、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
此外,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7-23 01:39
举报你好,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吸烟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使劲用力屏气而阻碍血液回流到心脏,防止性生活过频,以减少心脏负担;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2019-01-12 18:2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生活方式】虽然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等危险因素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余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预防某些心脏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1954年,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患了严重的心力衰竭。他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建议他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并坚持锻炼等。虽然政务繁忙,艾森豪威尔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坚持不懈。不久后,居然恢复了全日制工作,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由此可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会预防疾病,还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建议大家注意事项可包括:控制体重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戒烟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戒酒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改善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避免拥挤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合理饮食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运动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规律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特别提醒】提醒一:多食素很多人认为我们人类是食肉动物,因为我们基本上天天吃肉。但是人类进化和人类历史研究却证明,人类的身体结构及生理功能更像食草动物。大家一定觉得奇怪,那么不妨看一下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比较。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身体结构的主要差异(表格)食肉动物食草动物肢体有爪无爪的手或蹄牙齿锐利平钝肠短长饮水方式舔饮降体温方式喘气(无汗腺)出汗(有汗腺)获取维生素方式自身制造从食物中得到一比较就一目了然了——人类不像食肉动物而更像食草动物。虽然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成为杂食动物,但食草动物的基本特性一直没有明显变化而保留至今。但是在近200年来,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食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人们开始远离素食和谷类食品,摄入过多的肉类。与人类进化历史相比,这种变化太快了,以至与“食草”为特征的人类基因和生理功能无法适应以肉类食品为主的环境。这种不适应最终导致产生包括现代心脏病在内的许多新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经济发展→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血管病流行”是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三部曲。最典型的例子是瑙鲁。瑙鲁原来是一个贫穷的小岛,60年代末发现了稀有矿产,这个国家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没想到几年以后,瑙鲁出现了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大流行,50岁以上的人群70%患有糖尿病,成为世界之最,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物质可能。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心血管病流行虽然不能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却是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而得到的一种惩罚。如被西方国家视为垃圾的西式快餐,富含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酸,现在却在我国广泛流行,博得了不少孩子的青睐,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健康。我们应该更多地效仿祖先,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谷类淀粉、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性食物(鱼类除外),尤其要少吃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多的食物,远离麦当劳、肯德基类“不健康”食品。健康饮食标准表(健康饮食应符合以下要求)1.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2.脂肪的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3.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等精糖类食品。4.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5.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6.饮食要高钾低钠,鼓励食用豆制品,饮茶。7.饮食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8.适当摄入纤维素食物(包括谷类淀粉类)以保持大便通畅。提醒二:适宜运动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患冠心病比经常活动者高出2倍。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呢?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护心脏,我们建议以下一些锻炼方式:体育锻炼表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体育锻炼注意事项:1.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此外,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锻炼。根据国外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另外,人体在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还有,人的动脉压在上午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作。所以,大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避开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及傍晚进行。提醒三:心态平和情绪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对什么年纪的人来说,不良的情绪都是非常不利的。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结果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更严重的是,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大喜大怒都是忌讳的。中医学认为,暴喜伤心,心气涣散,会出现一系列心气不足的症状,如心悸、乏力、胸闷气短、脉结代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冷汗不止,四肢不温,脉微欲绝及心悸、胸闷、胸痛等心阳欲脱的症状。此种变化类似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相反,怒则气逆,气的运行受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的结局是不通,不通则痛。大怒导致的一系列反应,类似于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由此可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古人所提倡“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可说是保养心脏的一个座右铭。要经常与人交往,通过交谈、来往,了解社会,了解环境,体会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老年朋友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种花、养鱼,下棋、书画,以此陶冶性情。提醒四:坚持服药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心脏有病不能等到发作时才去医院,平时就要坚持服药。只有常服药,才是控制病情的最佳手段。许多冠心病人身边都备有一盒麝香保心丸,但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吃,有的还舍不得吃,都要等到心绞痛发作了才吃,有的自认为自己还没到需服药的程度。这其实是一个用药的误区。麝香保心丸是一种常服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的药物,只有常服才能改善心血管机能,逆转心脏肥厚,保护心脏功能,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
2015-11-20 09:08
举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你好!按你说的按我所了解的一一向你解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也是病症最轻的一型。我想你的爸爸一定有高血压。如不加以治疗随着病程的进展,因为心肌缺血心脏会代偿性增大,无疑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而你爸爸心脏不大,是窦性心率,都是好现象,说明病情很轻。从现在就要加以预防,以免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症状。心功能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共分4级,1级是最轻的,说明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机困难或心绞痛。心脏已处在功能代偿期。
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说明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处有血管狭窄或缺血表现,即粥样硬化处。
3.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又称为中性脂肪,是机体恒定的供能来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它受生活习惯,饮食和年龄的影响。进食高脂高糖高热饮食后,血液中甘油三酯会明显增高。你爸爸有此症状说明你家生活条件太好啦,一定挺胖的吧。要注意合理膳食,控制膳食总热量,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比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猪油,蛋黄,鱼子,奶油等。以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为宜。
4颈椎病,就不说了,你可以查一查。对此病影响不大。
对于医生给你爸爸的用药无可厚非,对病益大于弊,要听大夫的话哦,好好用药,会好起来的!根据这几种药,说明你爸爸没有高血压,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你说的这两点2.蹲坐起来后,头昏(以前无此现象)3.天气变化人感觉不适:心慌,有缺氧的感觉,胸闷。一个是大脑缺血的表现,一个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因为天气逐渐转谅,血液循环系统受影响,血液流速减慢,本来心脏冠状动脉就有狭窄,这样以来就更影响血液供应,势必造成心脏更严重的缺血,所以会感心慌发闷。心脏又在全身血液循环中起泵的作用,心脏功能出现异常,大脑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蹲坐起身由于重力落差的作用,脑血供减少,当然会头昏。
再说几点注意事项,此病严禁暴饮暴食;要做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避免过渡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分睡眠;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坚持持之以恒,一定会战胜疾病,健康长寿的!
祝好!
2015-11-20 09:08
举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冠心病的症状及冠心病的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详细介绍如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冠心病的症状
心前区疼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当可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少数患者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使到患者掉以轻心,也常使医生误诊,从而延误了冠心病的诊治.
(1)有些冠心病者,无胸痛发作,仅表现为房颤、室早、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或以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衰表现为首发症状,临床称之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是冠心病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2)心绞痛部位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引起的不适相鉴别.
(3)少数冠心病人,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时,仅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如头晕、肢体瘫痪、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等脑循环障碍,原因在于心肌梗塞时,心排血量下降以致脑供血减少,严重心律失亦常致脑供血减少.故老年人有脑血管表现时,应作心电图检查并短期内随访,以排除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4)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5)若冠心病同时合并其它急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外科急症,即使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症状亦常被掩盖.故病人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所患冠心病的病情,给医生提供参考.
(6)由于老年人常记忆减退,感觉迟钝,对症状又不善表达,易被家人及医生所忽视,所以,在给老年人做有关检查时,别忘记了做个常规心电图.一旦发现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即应对症治疗并进一步检查确诊。
冠心病的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因动脉管壁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导致相应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供,从而引起胸闷、胸痛、心悸等相关症状的疾病。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适当运动,切忌久卧久坐:久卧久坐会使血流缓慢,血栓形成,但需要注意,在气温低的清晨不宜晨练,宜选择下午较暖和的时间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可而止,运动量以无不适感为度,稍感不适应及时停止锻炼,过量则反而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
●合理膳食,避免体重超标:告别了节假日,饮食渐渐恢复了日常规律。提倡少食多餐,七八成饱,粗细粮搭配,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并可适当多食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等),同时可食用具有降血脂、保护心脑血管的食物(如洋葱、少量的红葡萄酒等)。肥胖加重心脏的负担,因而,体重不能超标。
●增强体质,避免感染:骤冷骤热可使呼吸道及全身抵抗力降低,极容易发生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急性炎症过程会引起粥样斑块破裂,大量的炎性介质会破坏血液系统凝血-抗凝平衡,导致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同时感染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一旦感染,无论轻重都应积极治疗。
●注意保暖,避免迎风疾走:大风降温时,因寒冷刺激,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心脏急症的发生率往往会大幅增加。患者最好减少外出,保持室温在一个舒适的水平,必要时使用空调或取暖器。
●心理平衡,避免大喜大悲:情绪激动是健康之大忌,更是冠心病发病的罪魁祸首。不少患者都是在争吵后出现胸闷、胸痛加重而就医的。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可以引起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冠心病患者戒烟,是十分必要的。
●坚持长期治疗,不可随意自行停用药物:冠心病是一种慢性器质性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所以坚持治疗非常重要。不少患者往往吃了一段时间药物后,觉得自己蛮好,没什么不舒服,就自行停用药物了,而这对于患者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临床上医师所开具的很多药物都是经过长期临床使用和大量临床试验得出的有良好效果的药物,这些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保护缺血心肌,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不仅能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还能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从而尽力避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冠心病首次发病年轻化,且突发恶性事件较多,如许多青年英才和明星英年早逝就是惨痛教训。因此,对于许多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要充分重视自己的心脏,一旦出现胸闷、胸痛、上腹痛、牙痛、手麻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时间就是生命!
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
2015-11-20 09:08
举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生活方式】 虽然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等危险因素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余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预防某些心脏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1954年,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患了严重的心力衰竭。他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建议他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并坚持锻炼等。虽然政务繁忙,艾森豪威尔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坚持不懈。不久后,居然恢复了全日制工作,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由此可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会预防疾病,还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建议大家注意事项可包括: 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特别提醒】 提醒一:多食素 很多人认为我们人类是食肉动物,因为我们基本上天天吃肉。但是人类进化和人类历史研究却证明,人类的身体结构及生理功能更像食草动物。大家一定觉得奇怪,那么不妨看一下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比较。 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身体结构的主要差异(表格) 食肉动物 食草动物 肢体有爪 无爪的手或蹄 牙齿锐利 平钝 肠短 长 饮水方式舔 饮 降体温方式喘气(无汗腺)出汗(有汗腺) 获取维生素方式 自身制造 从食物中得到 一比较就一目了然了——人类不像食肉动物而更像食草动物。虽然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成为杂食动物,但食草动物的基本特性一直没有明显变化而保留至今。但是在近200年来,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食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人们开始远离素食和谷类食品,摄入过多的肉类。与人类进化历史相比,这种变化太快了,以至与“食草”为特征的人类基因和生理功能无法适应以肉类食品为主的环境。这种不适应最终导致产生包括现代心脏病在内的许多新的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经济发展→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血管病流行”是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三部曲。最典型的例子是瑙鲁。瑙鲁原来是一个贫穷的小岛,60年代末发现了稀有矿产,这个国家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没想到几年以后,瑙鲁出现了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大流行,50岁以上的人群70%患有糖尿病,成为世界之最,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经济发展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物质可能。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心血管病流行虽然不能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却是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而得到的一种惩罚。如被西方国家视为垃圾的西式快餐,富含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酸,现在却在我国广泛流行,博得了不少孩子的青睐,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健康。我们应该更多地效仿祖先,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谷类淀粉、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性食物(鱼类除外),尤其要少吃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多的食物,远离麦当劳、肯德基类“不健康”食品。 健康饮食标准表 (健康饮食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 2.脂肪的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 3.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等精糖类食品。 4.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 5.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 6.饮食要高钾低钠,鼓励食用豆制品,饮茶。 7.饮食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 8.适当摄入纤维素食物(包括谷类淀粉类)以保持大便通畅。 提醒二:适宜运动 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患冠心病比经常活动者高出2倍。 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呢?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护心脏,我们建议以下一些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表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1.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 此外,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锻炼。根据国外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另外,人体在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还有,人的动脉压在上午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作。所以,大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避开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及傍晚进行。 提醒三:心态平和 情绪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对什么年纪的人来说,不良的情绪都是非常不利的。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结果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更严重的是,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大喜大怒都是忌讳的。中医学认为,暴喜伤心,心气涣散,会出现一系列心气不足的症状,如心悸、乏力、胸闷气短、脉结代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冷汗不止,四肢不温,脉微欲绝及心悸、胸闷、胸痛等心阳欲脱的症状。此种变化类似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相反,怒则气逆,气的运行受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的结局是不通,不通则痛。大怒导致的一系列反应,类似于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由此可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 古人所提倡“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可说是保养心脏的一个座右铭。要经常与人交往,通过交谈、来往,了解社会,了解环境,体会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老年朋友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种花、养鱼,下棋、书画,以此陶冶性情。 提醒四:坚持服药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心脏有病不能等到发作时才去医院,平时就要坚持服药。只有常服药,才是控制病情的最佳手段。许多冠心病人身边都备有一盒麝香保心丸,但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吃,有的还舍不得吃,都要等到心绞痛发作了才吃,有的自认为自己还没到需服药的程度。这其实是一个用药的误区。麝香保心丸是一种常服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的药物,只有常服才能改善心血管机能,逆转心脏肥厚,保护心脏功能,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
2015-11-20 09:08
举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 冠心病的症状及冠心病的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详细介绍如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冠心病的症状
心前区疼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当可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少数患者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使到患者掉以轻心,也常使医生误诊,从而延误了冠心病的诊治.
(1)有些冠心病者,无胸痛发作,仅表现为房颤、室早、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或以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衰表现为首发症状,临床称之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是冠心病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2)心绞痛部位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引起的不适相鉴别.
(3)少数冠心病人,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时,仅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如头晕、肢体瘫痪、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等脑循环障碍,原因在于心肌梗塞时,心排血量下降以致脑供血减少,严重心律失亦常致脑供血减少.故老年人有脑血管表现时,应作心电图检查并短期内随访,以排除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4)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5)若冠心病同时合并其它急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外科急症,即使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症状亦常被掩盖.故病人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所患冠心病的病情,给医生提供参考.
(6)由于老年人常记忆减退,感觉迟钝,对症状又不善表达,易被家人及医生所忽视,所以,在给老年人做有关检查时,别忘记了做个常规心电图.一旦发现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即应对症治疗并进一步检查确诊。
冠心病的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因动脉管壁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导致相应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供,从而引起胸闷、胸痛、心悸等相关症状的疾病。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 适当运动,切忌久卧久坐:久卧久坐会使血流缓慢,血栓形成,但需要注意,在气温低的清晨不宜晨练,宜选择下午较暖和的时间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可而止,运动量以无不适感为度,稍感不适应及时停止锻炼,过量则反而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
● 合理膳食,避免体重超标:告别了节假日,饮食渐渐恢复了日常规律。提倡少食多餐,七八成饱,粗细粮搭配,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并可适当多食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等),同时可食用具有降血脂、保护心脑血管的食物(如洋葱、少量的红葡萄酒等)。肥胖加重心脏的负担,因而,体重不能超标。
● 增强体质,避免感染:骤冷骤热可使呼吸道及全身抵抗力降低,极容易发生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急性炎症过程会引起粥样斑块破裂,大量的炎性介质会破坏血液系统凝血-抗凝平衡,导致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同时感染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一旦感染,无论轻重都应积极治疗。
● 注意保暖,避免迎风疾走:大风降温时,因寒冷刺激,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心脏急症的发生率往往会大幅增加。患者最好减少外出,保持室温在一个舒适的水平,必要时使用空调或取暖器。
● 心理平衡,避免大喜大悲:情绪激动是健康之大忌,更是冠心病发病的罪魁祸首。不少患者都是在争吵后出现胸闷、胸痛加重而就医的。
●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可以引起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冠心病患者戒烟,是十分必要的。
● 坚持长期治疗,不可随意自行停用药物:冠心病是一种慢性器质性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所以坚持治疗非常重要。不少患者往往吃了一段时间药物后,觉得自己蛮好,没什么不舒服,就自行停用药物了,而这对于患者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临床上医师所开具的很多药物都是经过长期临床使用和大量临床试验得出的有良好效果的药物,这些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保护缺血心肌,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不仅能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还能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从而尽力避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冠心病首次发病年轻化,且突发恶性事件较多,如许多青年英才和明星英年早逝就是惨痛教训。因此,对于许多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要充分重视自己的心脏,一旦出现胸闷、胸痛、上腹痛、牙痛、手麻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时间就是生命!
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
2015-11-20 09:08
举报向医生提问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即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多发于40岁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到。临床表现突然出现胸前区憋闷疼痛,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患者被迫停止活动,轻者能够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并休息后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