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小儿发热要注意些什么?
补充说明:小儿发热要注意些什么?
好*缘 2003-09-20 13:2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发热是孩子患病时的常见症状,大都是由于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亦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失去正常调节功能而使体温升高。人体通过发热能调节机体的防御能力,促进康复。
发热尤其是高热会使小儿心血管负担加重,消化道功能紊乱,甚至因高热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或高度抑制,出现烦躁、惊厥、昏迷。所以当孩子发热时应及时诊治,同时加强护理。
孩子发热后,家长总是急着要让孩子的体温降下来,体温一高马上给孩子服退热药,其实退热药的作用只是暂时的,几个小时后体温还会升高。由于退热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发汗来加快散热,从而使体温下降。因此,过多使用退热药物会引起脱水、代谢障碍等。退热药的服用最的指导下适量应用。每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应在4小时以上,用药后注意水分的补充,并观察呼吸、脉搏等。
除了用药物降温外,适当运用一些简便的物理降温方法对小儿退热亦很有帮助。
(1)冷敷:将冰袋置于枕部、前额,以及腹股沟、腋下等大血管经过处,每5~10分钟更换1次,也可大塑料袋灌冰水外包干毛巾作枕头用。
(2)酒精擦浴:用35%~50%的酒精或2份55度白酒加1份水,将纱布或小毛巾浸湿后轻轻地擦颈部、腋下、腹股沟、四肢等处,不要擦胸背部。
(3)湿敷:将浴巾浸湿于35~37℃的温水中,拧干后给小儿擦身或将浴巾盖在小儿胸腹部,每5~10分钟换1次。
(4)温水澡用35~37℃的温水给小儿洗澡。
采用上述物理降温方法时不要用电扇对小儿吹,如小儿有发抖现象时应即刻停止。发热时,小儿体内热量消耗增加,应让小儿适当休息,减少活动,增加睡眠时间,降低能量的消耗。特别是高热的小儿更需卧床休息。卧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高温季节空调房要注意定时通风。家长应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体温、脉搏、面色等的变化。
发热时体内水分散失较多,应注意补充水分,让小儿多喝些开水、果汁等,增加饮水量,不仅可补足体内水分不足,而且还可增加尿量,带出体内的热量。发热还易致消化功能紊乱,一些因消化道感染引起的发热还伴有腹泻、呕吐等。因此,发热小儿的饮食宜清淡,少吃多餐,不必强求孩子进食。待体温恢复、病情好转时胃口自然会恢复,此时再增加富含营养的食物,以补充发热时营养素的不足。
2003-09-20 13:3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 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普外科、内科
同仁牛黄清心丸
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八宝惊风散
祛风化痰,退热镇惊。用于小儿惊风,发热咳嗽,呕吐痰涎。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
本品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1.厌食和其相关的疾病-因代谢应激,如创伤或烧伤而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经性/精神性疾病或损伤-意识障碍-心/肺疾病的恶病质-癌性恶病质和癌肿治疗的后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2.机械性胃肠道功能紊乱-颌面部损伤-头颈部癌肿-吞咽障碍-上消化道阻塞,如食管狭窄;3.危重疾病-大面积烧伤-创伤-脓毒血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4.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5.本品能用于糖尿病病人。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